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君龙 通讯员 张涛 范学勇)2024年1月,省卫健委正式发文确定竹山县人民医院为三级综合医院,这标志着该院三级综合医院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也为竹山县区域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那么,现在在竹山县人民医院,老百姓的就医感受怎么样呢?
今年69岁的马先生(化姓),半个月前在家吃饭时误吞一根鱼刺导致身体出现不适,在竹山当地某卫生院治疗无果后,转入竹山县人民医院救治。
竹山县人民医院心胸血管肿瘤科副主任贺锋接诊后,立即安排了胸部CT检查和三维重建,发现这枚鱼刺已经进入主动脉。考虑到单纯在胃镜下取鱼刺,可能会并发大出血。如果是开胸下取鱼刺,手术创伤很大,术后恢复相当困难。
面对棘手情况,医院立即组织心胸血管肿瘤科、胃镜室、介入导管室、麻醉科、心内科、呼吸内科等专家,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经过综合考虑,救治团队决定在主动脉覆膜支架保护下行胃镜下取鱼刺。最终,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术中几乎没有出血,术后复查患者各项指标平稳。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患者救治费用负担,减少了手术创伤。
以三级综合医院创建为抓手,竹山县人民医院持续强化重大疾病综合救治能力,急危重症救治水平迈上了新台阶。竹山县人民医院心胸血管肿瘤科副主任贺锋介绍,2023年,医院独立完成了湖北省县级医院首例ECMO技术,截至目前已经成功开展三例。近两年来,医院独立完成了20多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救治,以前这一类患者基本都是要转诊到上级医院进行救治,现在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这种医疗服务,这也展现了三级医院创建的成果。
无独有偶,市民黄女士(化姓)的丈夫一周前在朋友聚会时出现脑出血症状,情况凶险。急诊CT提示,患者出现的是颅内急性出血,而且出血量非常大,必须要紧急抢救处理,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脑细胞。医院神经外科救治团队立即开辟救治绿色通道,紧急为患者实施了微创开颅手术,清除颅内血肿,成功控制了病情的发展。
依托三级医院创建,竹山县人民医院各科室业务技术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以往可能需要转诊的病人,如今在县内就可以得到妥善的救治。
竹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喻厚丰告诉记者,医院启动三级综合医院创建工作以来,科室创伤、脑血管疾病治疗技术、治疗效果显著提升,脑动脉瘤开颅手术治疗、脑血管畸形开颅手术治疗、烟雾病治疗现已成熟开展,颅内占位脑肿瘤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很多原来做不了的颅内肿瘤现在都可以在院内独立开展。
2023年5月,竹山县人民医院正式启动三级综合医院创建,医院累计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更新升级医学装备,128排CT、高端彩超、人工心肺机、麻醉机、呼吸机等100多台件高新设备投入临床。充分发挥多科联动优势,组建肺部肿瘤、消化道肿瘤、大血管、介入、胸痛、无痛诊疗等多个多学科联合救治团队。2023年以来,肝癌介入栓塞术、ERCP、经食道超声等70个新技术项目成熟应用于临床,又有4个科室以数据评审第一名成绩成功创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使全院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达到13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达到28个,成为全省第一个开展ECMO技术的县级医院,多项新业务、新技术填补了竹山医疗史上的空白。
竹山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张杰表示,创建三级医院的目的就是顺应国家“强千县工程”要求,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水平。通过创建三级医院,构建现代医院管理体系,提升现代医院管理效能,提高医院综合救治能力,最终能够为老百姓健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023年,竹山县人民医院接待门诊病人46万人次,出院病人3.8万人次,开展手术7300台次,进一步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组织开展“健康竹山村村行”志愿服务20多场,惠及基层群众10余万人次。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会诊、远程超声、远程检验“五大中心”让信息化多跑路、老百姓不跑路,全面实现县域内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以三级医院创建加速度舞活了健康竹山建设的县域“龙头”。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后,将坚持“一提高三不变”,即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收费标准不变、“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定位不变、建成十堰南部地区医疗中心目标不变,切实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保障。
新的一年,竹山县人民医院将严格按照三级医院建设标准,扎实推进临床服务、急诊急救、资源共享,着力优化就医流程,改善住院环境,加强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行为,通过持续努力让社会公众感受新变化,医院发展实现新格局。
编辑: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