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龚亮 通讯员 方金柱)骨质疏松是一种严重影响骨骼健康的疾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日常生活中,能不能预防?怎么预防骨质疏松?今天推出《医防融合话健康》第六期:骨质疏松是可以预防的。由十堰市西苑医院(太和医院西苑院区)外科主治医师张洪洋讲解骨质疏松预防的相关知识。
骨质疏松是全身性骨病
张洪洋介绍,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主要由于骨量丢失与骨强度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导致患者容易出现骨折。轻微的碰撞或扭伤就会导致骨折,有些严重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即使没有明显的外伤,也可能因为骨质疏松而发生骨折,比如打个喷嚏、咳嗽几声或仅仅是搬了点重物,均有可能出现此情况。
骨质疏松症的隐蔽性较强,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全身酸痛、腰背疼痛、脊柱变形,甚至是发生骨折。张洪洋说,人体骨骼在30岁以前主要以成骨为主,骨量逐渐增加。40岁以后,人体的骨量往往就开始下降了。65岁以上的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高,女性高于男性,女性绝经后5-10年呈现快速的骨丢失状态。
“骨质疏松也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会患骨质疏松症。”张洪洋说,过度防晒,会影响体内维生素D3的合成,而维生素D3能够促进钙的吸收,缺乏维生素D3会造成体内钙质严重不足,还有就是节食减肥、过量饮用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也容易造成骨质流失,诱发骨质疏松症。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可以通过早期干预和生活方式改变来预防的,并且预防比治疗要更重要更有效。”张洪洋表示,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适当晒太阳、定期体检和药物治疗等措施,呵护自身的骨骼健康。
饮食方面,应该增加饮食中钙及适量蛋白质的摄入。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以促进骨骼健康发育。增加乳制品、绿叶蔬菜等富含钙的食品摄入,以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骨吸收速度超过骨形成速度,骨量开始逐渐丢失。这个阶段应注重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并进行适度的力量训练,帮助维持骨密度和肌肉质量。同时,要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早发现和干预骨质疏松。
其次,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骨骼的承重能力。同时,经常接受阳光照射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需要20分钟的日照时间。如果日照不足,可以通过摄入维生素D制剂来弥补。
人到中年之后,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骨丢失会加速进行。应注意积极治疗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转移瘤、慢性肝炎等。
“步行、太极等运动有助于提高骨强度和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张洪洋说,对于老年人,还要积极改善其居住环境,如使用防滑垫、扶手等,以防跌倒。
编辑:朱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