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脸面问题

时间:2022-08-25 15:03 来源:十堰周刊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2022-33-文学

作者  老猫

自古以来,人对脸就很重视。

重视到什么程度呢?宋朝的资政蒲传正,洗个脸,要分成大洗脸、小洗脸。小洗脸,就是俩人伺候着,只洗脸颊,每洗一次换两次水;大洗脸呢,五个人伺候着,除了脸以外,捎带脖子肩膀都要洗,要换三次水。每天,大小洗脸各一次。类似的,他还有大濯足小濯足(每天各一次),大澡浴小澡浴(一天大一天小间隔着洗)。总之,他是一个干净、讲究,过分强调卫生和生活质量的人。

脸像不像样,直接影响生计。唐朝美女李端端,是扬州善和坊名妓。有个诗人崔崖,嘲弄李端端脸黑,写诗说:黄昏不语不知行,鼻似烟囱耳似铛。独把象牙梳掠鬓,昆仑顶上月初生。意思是,黄昏时分,要是李端端不说话,都根本不知道她出门了,拿把象牙梳子梳头,就好比昆仑山上升起了月牙,还是逆光的——那得多黑呀。

崔崖老逛青楼,混成著名妓评人,他说话太有影响。李端端一看这诗,就慌了,当场给崔崖跪下来,边哭边颤抖,委屈得说不出话来。

崔崖潜规则得手后,重新写道:觅得骅骝被绣鞍,善和坊里取端端。扬州近日无双价,一朵能行白牡丹。李端端又成了能走路的白牡丹。从此名声大噪,门庭若市,当时人们说,她是“才出墨池,便登雪岭”。

女人涂脂抹粉不新鲜,男人也要戴花扑粉。《茶香室续钞》援引明朝文献说:皇帝的帽子,都用珠宝,但不用翠。可藩王家里,王爷头上簪花两枝,还都是翠做的,就是所谓翠花。一问内侍,才知道皇帝在后宫中也簪花。

《万历野获编》的作者沈德符说,他到都城,和太监们聊天,谈到皇帝上朝前,一定要在脸和脖子上扑粉,这样显得更加严肃。扑粉和严肃沾得上边么?

有不在乎自己脸黑的。不是包拯,是王安石。有一天他哥们儿吕惠卿跟他说:“你脸上长黑斑了啊,告诉你个偏方,用芫荽洗洗,就能洗掉。”没想到王安石说:“我脸长得黑而已,不是黑斑。”吕惠卿道:“芫荽也能把黑洗掉。”王安石笑了:“我黑是天生的啊,芫荽有啥用呢?”

其实男的脸黑点不是大问题,要是坑坑洼洼就有麻烦。古人把出了水痘在脸上留下疤痕叫“痘疤”,文雅一点的名字,叫“天黥”。

黥是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字。尤其是在宋朝,运用得比较普遍,《水浒传》里的宋江、林冲等人,都刺过。魏泰《东轩笔录》讲了个脸上刺字的段子:有个叫陆东的,通判苏州,并且代理知府行事,就是副市长代理市长。他判了一个罪犯,需要流放,就在人家脸上刺了几个字:特刺配某州牢城。

字刺完了,手下人才提出不同意见:“领导啊,不对啊。这个‘特’字,意思是本不该这么干,但因为某种原因,破例这么干。你这不是说,他罪不至此,但迫于朝廷规矩,只好发配么?这不是事实啊。这人本来就该发配,又来个‘特’,讲不通,回头上面该追究了。”

陆东一听,吓坏了,立刻把犯人叫来,重新刺字,把“特刺”改成“条准”。倒霉的犯人,受了二茬罪。

后来,有人向上级推荐陆东升官,上级一听他的名字,就说:“陆东啊,知道知道,是不是苏州那位?在犯人脸上打草稿的?”

关于脸,还有一个挺有名的寓言,原创是唐朝人顾况。《唐语林》说,顾况总是和同事闹别扭。有一次和领导吵完架,气哼哼地讲:“我做梦梦见嘴和鼻子争功,嘴说:‘我谈论古今是非,你个鼻子不出声,为啥在我之上?’鼻子说:‘咋了,饮食非我不能辨!’眼睛对鼻子说:‘我近能看毫端,远能看天际,唯我当先,必须在更上面。’接着问眉毛:‘你有啥用啊,还在我上面?’眉毛道:‘我是没用,但就好比主人养的宾客。没有宾客,就不体现实力,没有眉毛,以何面目见人啊?’”

好比一个聊天群里,有人既不说话,也不发红包,只在抢红包的时候出现,就是眉毛。

顾况说这话,是挤兑那些高高在上毫无用处的家伙,跟眉毛一样,纯属撑门面。姜昆有个群口相声叫《五官争功》,原型,可能就是这个段子。

顾况一番话,让领导觉得有意思,领导宽容,对他又好起来了。

唐玄宗时,有安西衙将刘文树,口才极佳,善于奏对,唐玄宗挺喜欢他。就一样,刘文树长了一脸黄毛胡子,特别像猴儿。唐玄宗呢,还就爱拿这事儿打镲。《开天传信记》说,刘文树要来,唐玄宗叫来身边的谐谑高手黄幡绰,叮嘱道:“明天见了刘文树,你给我好好奚落他。”

刘文树也不是省油的灯,早知道皇帝憋着坏呢,也找到黄幡绰,送了他好多礼物:“最烦别人叫我猴子了。你明天再怎么说,也别说我像猴子哈。”

第二天,当着皇帝和刘文树的面,黄幡绰是这么说的:“文树面孔,不似猢狲;猢狲面孔,强似文树。”你不像猴子,是猴子硬要像你。

唐玄宗大笑,心里也知道黄幡绰收了刘文树的好处。可还是开心了呀。

将军的脸如此重要,若是长得太肉,上阵杀敌,效果就要打折扣。《教坊记》和《乐府杂录》都说到了脸的故事,综合一下,是这样的:南北朝北齐皇帝高欢的弟弟、兰陵王高长恭“性格胆勇”,上阵杀敌,总是最先突入敌阵。就一样不好,脸长得有点娘,女里女气的,打起仗来,敌人的爱怜总是高于恐惧。

高长恭就做了个大面具,临阵戴在脸上,这回真是威风八面,百战百胜(此人近年在电视剧和网游中爆火)。后来,在一些气势雄壮的音乐里,就出现了面具人。比如击鼓,唐朝宫廷里的鼓手,都戴着面具,拎着鼓槌出场。

编辑:吕大芳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