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十堰服务业增加值767亿元,同比增长4.1%

时间:2022-11-03 08:49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林 通讯员 王玮今年以来,十堰市发改委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战略部署,将其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提升城市功能的新途径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主阵地,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强化统筹协调和要素保障,有力有效推动服务业稳步复苏、持续向好。

一、高位推动强势推进,打造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

十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市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打造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全力加快十堰市由“服务业大市”向“服务业强市”迈进。前三季度,十堰市服务业增加值767.23亿元,同比增长4.1%,居全省第5位,保持较快增长。

(一)抓机制,完善工作机构。成立市人大主任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建立“1+12+10”服务业领导小组架构,绘制“现代服务业中心机构树形图、运行机制图、工作流程图”,加快形成“党委政府领导、发改协调、部门联动、地方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抓产业,聚焦重点领域。拟定《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设工作推进方案》,确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研发设计和科技服务业等十二大产业,先后召开8次工作推进会议、开展20余次调研,组织开展分领域研究,明确工作目标、发展目标、重点任务。

(三)抓试点,探索先行先试。聚焦试点目标任务,积极组织各地和发展有前景、管理有基础的企业开展试点申报,探索创新、树立样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我市获评2021年度“全省服务业发展突出贡献市”,获奖励资金1500万元,茅箭区、丹江口市、张湾区、竹溪县获通报表扬。争取7个项目纳入全省2022年服务业“五个一百”重点项目,争取3家企业入选省第二批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名单,入选数量居全省前列。

(四)抓项目,夯实发展基础。落实重大项目建设协调推进机制,持续推进“五个一百工程”、省市重点服务业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武当山机场改扩建、十淅高速公路、市太和医院医疗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十堰区域城乡供应链、伟光汇通汉水九歌文化旅游康养综合体等项目有序推进。

(五)抓调度,加强运行分析。印发服务业运行月调度和重点企业联系帮扶工作机制,高效统筹、优化服务、精准调度,深入分析问题短板,制定具体措施,多措并举稳住市场主体,有效化解市场主体面临的消费市场萎缩、经营成本上升、人工租金上涨等问题。

二、培育增量提升质量,推动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倍增

市发改委以“培育增量企业、提升存量企业、摸排转化企业”为培育路径,积极引导和培育规下服务业企业升规纳统,不断提升规上服务业企业数量和质量。1-10月,我市规上服务业入库78家,全省排名第3,较去年全年入库增长90%,其中,新开业服务业企业入库28家,全省排名第2,获省长点名表扬。服务业在库单位数已达297家,全省排名第4。

(一)建立全方位培育库。每月收集新注册服务业企业名单,纳入增量企业培育库,制定梯度培育计划;每季度收集服务业企业应税销售额数据,对主营业务收入有望达到规上标准的企业、退规后有望再进规的企业以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规上标准但尚未入统企业,实行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建立存量企业提升库;摸排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性行业的个体工商户、有自主品牌的个体工商户、产业活动单位,税务部门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个体工商户,鼓励“个转企”“产转法”,建立非企单位转化库。

(二)开展立体化帮扶指导。各县(市、区)积极协调化解培育库内企业经营难题,帮助企业尽快达到规上企业标准并及时纳入统计、高质量完成数据直报工作;发改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及时做好培育指导。

(三)构建宽领域协作机制。十堰市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进规上服务业企业进规工作,适时召开各地、多部门会议推进,建立“月调度、季考核、年评估”工作机制,将其作为服务业发展评估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广泛宣传引导,进一步激发企业、个体户、产业活动单位进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量身定制扶持政策,助力服务业困难行业恢复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省服务业困难行业纾困解难、“稳增长18条”政策措施,通过“真金白银”让利于企,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十堰服务业亮点工作《湖北省十堰市:打好“组合拳” 按下“快进键”》《“五个一批”共绘“夜晏图”》登上人民日报新媒体等多家媒体平台。

(一)用政策扶持替企业“松绑减负”。十堰市相继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省“稳增长18条”政策措施的通知》《关于促进十堰城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做好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和重点行业助企纾困的实施方案》《发展夜间经济实施方案》《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实施细则》等十余项政策措施,推动政策直达快享,最大程度发挥政策效应,为企业“松绑减负”。

(二)用金融纾困为企业“搭桥铺路”。发挥财政金融联动作用,开展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设备购置贷款、“两进两送”、重点产业链金融链长制等,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企业的纾困帮扶。1-9月,发放信用贷款21.86亿元、7319户;融资担保8.9亿元、245次;推荐重点企业58家、名单内企业获贷9.43亿元。获批436个制造业中长期项目,68个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贴息贷款项目,获批项目数量、贷款需求均位居全省第二。

(三)用定制服务让企业“轻装前行”。在普惠性纾困扶持方面,1-9月,为3381家中小微企业减免房租4302.36万元,减征减免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六税两费”等税收3.77亿元,为11591家企业减轻失业保险缴费负担6601万元,为8265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5856万元,支出防疫补贴1.52亿元。在“个性化”服务定制方面,实施十堰城区高速“点对点”限时免费通行政策,降低运输车辆通行费213.7万元。出台旅行社发展制定纾困若干措施,对重点客源市场推介、文旅广告推介等给予补助。

编辑:李肖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