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的使命必达 十堰人的碧水丹心

时间:2024-12-12 10:00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我是一滴水,因使命不凡而不平凡。

QQ图片20241210101335

我的名字叫“清清”,住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水库,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自我出生,就肩负着几代人的使命——一路向北,润泽北方。

(点击图片生成AI画面)

既是使命,也似夙命。600年前,北建故宫,南修武当,北京、十堰两两相望;600年后,南水北调,北京、十堰因水结缘,同饮一江水,共话一家亲。

(点击图片生成AI画面)

2014年12月12日,我的家乡发生了一件大喜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我的亲人们一路北上,流经河南、河北、天津,最终抵达首都北京。截至目前,我的家乡已累计向北方调水超68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26个大中城市,受益人口过亿。现在,北京城区70%以上、天津主城区几乎所有的水都来自我的家乡。

万里归来颜愈少

此心安处是吾乡

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

听爷爷说,1952年,毛主席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知道这个消息后,爷爷别提有多高兴了,终于能圆他的进京梦了!1958年9月1日,爷爷见证了丹江口水库破土动工,“十万大军”轰轰烈烈建设丹江口大坝。

丹江口大坝破土动工01

1958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典礼。

丹江口大坝破土动工02

1958年11月,10万建设者用扁担和手推车修筑坝基围堰。

听爷爷说,1961年到1980年,十堰先后动迁28.7万人。千年古城郧阳府城和均州古城,连同祖祖辈辈的记忆永远沉入江底。2005年9月26日,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正式开工。从2009年8月首批移民迁入枣阳,到2012年9月最后一批移民喜迁新居,十堰再次动迁18.2万人。两次大移民,在那段筚路蓝缕的岁月里,父亲见证了46.9万十堰人舍小家、为大家,泪别故土,乔迁新居。

碧血映丹心,移民挥别故土(自有)

移民挥别故土。

守望碧波三万顷

着我丹心一叶舟

这些年,我的家发生了很多新变化,来了很多新朋友,他们关爱我、守护我,让我变得更加纯净。

城市大景

我看到,十堰关停并转561家环保不达标企业,高耸的烟囱被拆除。2024年1至7月,十堰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01天,达标率94.4%,大气环境质量达历年同期统计数据最好水平,家乡的天更蓝了。

我看到,十堰自筹30亿元资金,全力推进神定河、泗河、犟河、剑河、官山河“五河”流域治理,实施截污、清污、减污、控污、治污、管污“六大工程”。十堰引进27项污水处理“绝活”技术,建成了119座城镇污水处理厂,2077处农村微动力、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2721.22公里污水管网,绘就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幸福图景,家乡的水更清了。

我看到,十堰开展全域禁渔行动,18.2万只网箱被拆除,5万渔民转产上岸,我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修复。每到冬季,斑头雁、豆雁、白琵鹭、罗纹鸭等罕见湿地水鸟都会来这儿歇息,与我嬉戏作伴,家乡的“客人”越来越多了。

巡河清漂画面(剪辑

我看到,十堰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生态环境警察支队,与北京成立志愿服务联盟、环保志愿者联盟,200支志愿护水队、33万名志愿者常态化巡河、库面清漂,爱护我的人更多了。

十堰科技助力,“硬核”护水

我看到,十堰科技助力,“硬核”护水。大桥飞跨水库,为了让主墩施工“不沾水”,世界跨径最大的地锚式混合梁斜拉桥由此诞生。库区装上“智慧大脑”,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确保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十堰还探索建立了水质安全监管“空、天、岸、地”一张网,“空地联勤”新模式让守水护水工作更加精准智能,水质监管的效率越来越高了。近期,十堰市27个国、省控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率、优良率均为100%,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家乡的护水科技感“拉满”。

2024年8月13日,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来临前,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信中提到:“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保护好水源地生态环境,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需要人人尽责、久久为功。”志愿者们收到回信深受鼓舞,他们更加坚定信心,要让库区的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美好。

志愿者20241281713412

这些年,我的身体越来越轻盈,皮肤越来越透亮,库区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变化,这归功于320万“守井人”的坚定守护。家乡是“首都水井”,自调水以来,丹江口水库水质连续10年保持Ⅱ类及以上标准,供水水质稳定达到Ⅰ类标准,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好水”。

碧水逶迤向北去

繁花硕果遍地开

这些年,我的家乡积极探索“两山”转化实施路径,做活“水文章”,发展“水经济”,让自然“活水”变为发展“活水”。

绿水青山好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十堰打造绿色食品饮料优势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食用菌、茶叶、小水果、水产品等特产纷纷走出家门。一批批水产业顺势而起,农夫山泉、润京等矿泉水企业入驻十堰,做起大自然的“搬运工”,仅丹江口市就成功签约引进绿色食品饮料类相关企业15家,一大批重点项目在我的家门口签约落地。

网红景点(剪辑

依托“源头水”金字招牌,我的家乡先后建成丹江口工程展览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园、中国最美山水公路、“沧浪之光”观光高塔等景点,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家乡碧波千倾、天水一色的美景“刷爆朋友圈”,旅游收入也大幅增加。

武当云谷大数据中心(剪辑2024321213561

利用水库底层冷水资源优势,我的家乡建设了湖北省首个水冷大数据中心项目——武当云谷大数据中心,在取冷冻水供冷时,仅取冷量,不耗水、不产污,退水全部复归汉江,每年创造价值超千万元。

北京院士专家20241281622351

碧水润京,智泽十堰。十年来,北京与我的家乡携手举办了8批次“北京院士专家十堰行”、3批次院士专家休假活动,98人次北京院士、279人次专家来到十堰考察交流、献智献策,为十堰400多家企事业单位解决了近800个技术难题,同时培育了6000多名“高精尖”人才,10个县(市、区)、133个乡镇还结为“亲戚”,为十堰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纤纤不绝林薄成

涓涓不止江河生

今天,我即将出发,过长渠、钻涵洞,不舍昼夜,一路北上。这段旅程共有1432公里,我将用15天左右抵达北京,经过调节后,顺着自来水管流向北京人的家中。我可能会与嫩芽共舞,成为一盏清香甘甜的春茶;我可能会与菜蔬作伴,洗去它身上的尘埃;我可能会在沃野欢歌,灌溉新的希望……

南水北调线路图(剪辑20243221453221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相信,还会有无数的兄弟姐妹和我一样背负使命,让“调南水、解北渴”的世纪梦想变为生动现实。十堰人民也将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扛牢政治责任,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做好忠诚的“守井人”,保一方清澈,尽一份责任,守一颗碧水丹心。

南水北调1x1_卡通水滴形象(结尾挥手)

一路向北之前,再让我回望一眼家乡吧。

十堰城区(点击图片生成AI画面)

丹江口市(点击图片生成AI画面)

郧阳区(点击图片生成AI画面)

郧西县(点击图片生成AI画面)

房县(点击图片生成AI画面)

竹山县(点击图片生成AI画面)

竹溪县(点击图片生成AI画面)

编辑:姜鹏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