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 市委六届八次全会提出,健全“两山”转化机制,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创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近年来,十堰在扩绿、护绿、兴绿的前提下,高质量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等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经济和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深秋时节,大山深处五彩斑斓、硕果累累。这几天,趁着天气晴好,竹溪县中峰镇庙耳沟村的村民忙着采摘油茶果。
茶油被誉为植物软黄金。在庙耳沟村,老油茶树有1100多亩,村两委因地制宜,引导合作社牵头收购这些油茶果,让老百姓从山场得到收益,也让这些老茶树焕发新活力。
竹溪县中峰镇庙耳沟村党支部书记阳金刚说,通过收购油茶果把沉睡的资源盘活变现,还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在竹溪县,有15个乡镇和8家国有林场通过挖掘山场资源,鼓励和扶持农民发展林下养蜂特色产业。眼下正是取蜜时节,家住竹溪县城关镇大峪沟村的养蜂大户明安成最为忙碌。明安成告诉记者,一个蜂桶能出10多斤蜂蜜。
将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胜势,像明安成这样的养蜂大户,在竹溪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竹溪县蜂业协会副会长王敏介绍,目前全县有养蜂专业合作社37家,100箱以上的养蜂大户167家,养殖数量较少的蜂农约有10000户,全县共有蜂箱6万箱,产值1.25亿元。
同样,通过林下种植得到收益的还有房县沙河乡朱家坪村的村民。这段时间,正是中药材天麻收获的季节。村民杨天安今年种植了两亩天麻,目前已挖出近6000斤天麻,卖出3000多斤,收入4万多元。
房县沙河乡朱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张呈介绍,朱家坪村目前种植天麻约30亩,年产值超过120万元。
林下经济是山区林区重要的绿色富民产业,也是实现“两山”转化的重要途径。据了解,全市林地面积2915.9万亩,位居全省市州第一;十堰也是全国重点药材产区、道地中药材重要原产地之一。近年来,十堰抢抓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市机遇,因地制宜发展林下套种黄精、柴胡、黄连、天麻、茶叶等,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林下经济产业基地、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做优做强,逐步形成以“林+茶”“林+药”“林+菌”“茶+旅”“森林+康养”等林下经济产业模式。
市林业局产业发展科科长陈小芳介绍,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752万亩,占全市森林总面积的29.5%;2023年,全市林下经济总产值87亿元,今年,全市林下经济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
当前,十堰正加快编制十堰市林下经济(2024-2035年)发展规划,初定规划投资300亿元,发展600万亩林下经济产业,逐步形成“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布局。
陈小芳表示,市林业局将继续坚定“扩绿增美、护绿增质、兴绿增效”工作思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创新融合发展,进一步向林下要空间、要产业、要效益,推动十堰由林业大市迈向林业强市,着力打造全国、全省林下经济示范市。
(全媒体记者 陈松林 通讯员 李镇海 竹溪融媒记者 房县融媒记者)
编辑:陆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