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翁红 赵慧 武当山融媒记者 谭梦婕)4月13日,东风汽车· 2025十堰马拉松圆满完赛,这场充满“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的城市运动会,在向世界展示车城生态之美、文化之韵和创新之力的同时,也在与城市间美好的“双向奔赴”、彼此成就中,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场马拉松,点燃一座城。13日早上7时30分,车城十堰被发令枪叫醒。参赛选手从十堰奥体中心外的起点处冲线开跑,沿着紫霄大道、北京路、人民路、车城路一路向前,大步奔向自己的目的地。
男子半马冠军刘军说,此次赛事服务比去年更加周到,十堰是他的“福地”,如果明年还举办堰马,他还会再来参赛。
北京跑友颜世伟说,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北京密云是终点,他作为北京密云的跑者,一定要来参加堰马,此次赛事的拉拉队特别热情,一路为大家加油鼓劲儿,体验特别好,祝愿十堰以后越来越好。
一条赛道浓缩一城风景,展现一城底蕴。2025十堰马拉松赛道巧妙地串联起了十堰生态、工业、科教、文化、历史等诸多城市元素,在一步一景间,成为城市最好的导游。42.195公里,既是马拉松的距离,也是一段感受地方文化、城市魅力的体验之旅。在奥体中心,文创集市打造“文旅融合”新体验;在东风汽车博物馆,选手沉浸式感受东风发展史。
西安跑友吝文艳说,他参观了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设地,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来这里参观非常有意义,十堰这个城市也很美。
上海跑友杜文磊说,十堰是一个美食之都,他们在这里品尝了很多当地特色美食,如酸浆面、三合汤等,都非常美味。
十堰跑友张伟说,他非常开心能参加堰马,赛道布置得很好,观众们也很热情,整个城市都跟随赛事律动了起来。
律动起来的不仅是赛事,还有十堰各地景区。赛事期间,十堰96家A级景区免费向2025堰马选手开放,通过“堰马”游十堰,热度不断攀升。不少跑友在比赛结束后,登上武当山,领略风光,觉得来十堰非常值得。
武当山游客中心工作人员何美玲介绍,4月10日以来,武当山陆续迎接全国跑友游览参观,平均日接待量持续上升。
释放赛事经济,点燃城市发展引擎。马拉松日益成为彰显城市形象的名片和撬动经济的杠杆。选手们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旅游,单人竞赛、多人消费的体育旅游新模式悄然形成,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增长。
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瑞介绍,通过“堰马”赛事平台,能够实现“体育+百业”,进一步发掘新的消费场景,市奥体中心附近酒店入住率较平时客流量翻番,景区从10日开始每天预约满园,堰马不仅是马拉松,更带动了旅游经济,展示了城市文化,让十堰能把好山、好水、美食呈现在大家眼前。
十堰能办大事,办成大事。热闹的背后藏着城市蜕变,检验着我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为保障赛事全域覆盖,我市联动城管、园林、交通、文旅等多部门,采取发现问题、派单、处置闭环管理的方式,将赛道沿线15个补给点、23个固定医疗站及55个氛围点责任到人,以“绣花功夫”打造“黄金赛道”。
王瑞表示,通过赛事,以赛促建、以赛促改、以赛促文明,让城市的综合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市城管执法委城管督察科副科长吴强介绍,赛道改造的民生理念将持续深化,十堰计划将中心城区更多山体串联成网,打造“山、水、城”融合的生态连廊,让马拉松的“一时热度”转化为城市的“长久温度”。
城市的温度,文明的高度。一场顶级赛事,不仅牵动着全城人的心弦,更展现出一座城市的整体面貌和团结精神。在起点旁、赛道边、终点处,市民们的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1900多名赛事引导、物资补给、安全保障、医疗救护、交通疏导等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用他们最大的真诚,为每一位参赛选手提供暖心服务。全体市民一条心,一股劲,办好一场赛,凝聚城市精神。
当一场马拉松让市民从“旁观者”变成“受益者”,体育盛事便真正扎根于城市肌理,大赛向内扎根,也在向外传播。2025十堰马拉松在央视CCTV5+体育赛事频道进行电视直播,几十个平台同步转播,“堰马”全网话题量破5亿次,赛事宣传遍地开花。
席上妙语连珠的韩乔生、串场主持的十堰籍央视体育节目主持人贺炜、领跑中活力四射的奥运冠军刘蕙瑕、央视体育节目主持人张盛,四位嘉宾的“跨界合奏”,成为十堰马拉松多维价值的生动注脚。
著名体育解说员韩乔生说,希望将堰马这样好的赛事坚持办下去,促进十堰发展,使十堰能更多地与全国、世界相互拥抱。
奥运冠军刘蕙瑕说,十堰整个城市都非常干净整洁,规划有序。
一场马拉松,不仅让世界看见十堰的山水车城,更让十堰人看见奔跑向前的自己,这条“黄金赛道”正载着整座城市,轰鸣着奔向新时代的春天。
王瑞表示,相信通过不断地努力,堰马会越办越好,带动市民参与其中,更好地激发市民的运动热情,让生活更加美好。
编辑:李晓静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