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永不褪色的红飘带——市府路沿线疫情防控工作侧记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刘佳)晨曦微露,坐落在城市繁华中心一侧的市府路上,新一天的防疫工作再次拉开序幕,此时,距离十堰“封城”管理已44天,在这条普通的城市次干道上发生了怎样动人的防疫故事? 这些党员志愿者们又是用什么诠释着初心和使命?
“疫”无反顾,疫情召唤,冲锋在前
市府路作为六堰山的交通要道,全长虽不足六百米,但沿线管辖居民约3000户,总人数近万人,是六堰山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在市委市政府要求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号召之下,几天之内,六堰山社区收到了市府路沿线150余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的请战书, “我是党员,我先上”、“一切服从安排”、“若有安排,召之即来”、“我虽是一名普通群众,我也想为防疫工作尽一份力”…
为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社区根据工作需要,将这些下沉党员、志愿者们兵分两路,一部分安排在市府路沿线四个重点卡口(含一个24小时卡口)开展值守劝导、出入登记,一部分分片区成立临时党小组,负责辖区内居民防疫知识宣传,健康状况采集,日常生活保障等工作。按照“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基本目标,社区对下沉党员和志愿者做到定人定岗定职定责,织就了全方位、立体式,无死角的防控密网。
“疫”往无前,日夜坚守,无畏担当
军安小区是茅箭区发布的首个疫情风险小区,疫情期间六堰山社区摸排到小区内一住户刘某夫妇经常拾捡垃圾,造成家里垃圾堆积如山,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和疫情风险。为彻底切断病毒传播源头,2月2日,茅箭区人大副主任王书林、五堰街办、六堰山社区相关负责人亲自到现场,召开现场会议商讨垃圾清运事宜,并多方协调运输车辆和清运人员,从下午4点开始直到凌晨1点半结束清理。同时,社区对刘某夫妇进行批评教育,夫妇二人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对此次环境卫生整治表示极大的感谢和支持。
六堰山四区疫情防控形势极为严峻,封闭管控楼栋多达3处,市医疗保障局杨怀富同志临危受命,担任四区值守保障负责人。一次,楼栋内的新冠肺炎密接住户向其反映家里的天然气卡无法正常使用,为了迅速排查出燃气故障,确保住户正常做饭需求,杨怀富没有犹豫,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全副武装只身前往住户家中,经过严谨细致的排查,终于找到了故障原因,及时为居民解决了做饭难题。一单元有一位年过八旬瘫痪在床的老太,疫情期间,虽有子女在身旁照料,但是由于进出受限,老人平常使用的成人尿裤、隔尿垫等护理物品无法及时购买,杨怀富在第一时间联系到湖北省红十字的捐赠物资,亲自将满满一箱护理物品送至老人家中,慈祥的老人激动的眼含泪花。年过半百的杨怀富已两鬓斑白,即使每天为楼栋买菜、购药、消杀忙的一刻都停不下来,他依然执拗的向社区申请除完成四区值守任务外,继续在市府路卡口站岗值守,社区排班同志于心不忍,他只坚定的回应四字“我是党员”。
早上7点,市行管局王芳按时来到了封闭隔离楼栋六堰山13号楼前,先是亲自从封闭楼内拖出满满一桶垃圾,把封闭的楼道门拧紧后,再一个个电话询问楼内住户需求。大约1小时后,王芳吃力的背起社区送来重达20斤的消毒液桶,再次走进了这个暂时人人避之的楼道内,一场消毒下来,王芳的额头已经缀满了细密的汗珠,刚喘口气,她又拿着各户需求单匆忙赶至超市和药店为居民采购生活用品和药品,由于物品太多,即使推着从超市租来的手推车爬上市府路这段上坡,王芳依然得耗尽全身力气,好不容易推至楼栋门口她已经累的直不起腰来。一次,正值王芳夜班值守,四区封闭楼栋内一位老人肝硬化情况严重,120救护车赶来救助,由于老人所住层数较高,且为老旧小区没有电梯,王芳主动协助两位医护人员一层层小心翼翼将老人用担架抬下楼,直至送上救护车,王芳心里悬着的大石头才落了地。
携手战“疫”,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新冠病毒降人寰,中华儿女受灾难;党员干部新岗位,下沉社区把毒拦。服从安排听指挥,齐心协力谱新篇;众志成城共克艰,胜利曙光在眼前。”
这首诗是万象国际疫情防控临时党小组组组长劳动监察局贺文波同志在疫情防控工作间隙写下的,反映小组日常工作写照。万象国际小区坐落在人民路、汉江路、市府路交叉路口,整栋楼没有大门,共四个出入口,其中三个可直接出入到主街面。且整栋楼有20%以上的出租房为个体商户,人员出入杂乱,又因临街面,管控难度非常大。经社区安排,贺文波同志召集楼栋党员、志愿者组建了13人的万象国际党小组,小组克服人员少、年纪大等各种困难,在做好入户调查测体温等日常工作外,重点加强楼栋值守工作,联合社区网格员李慕艺、物业公司共同做好防控,坚持做到不缺岗不断档。针对有物资需求住户,及时在业主群发布各类便民信息,满足居民基本需求,针对独居老人,孕妇等重点人群,开展上门服务和情况追踪,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在他们的周密组织管控下,万象国际疫情防控效果明显提升。
中央华府小区共有居民1001户,2700多人,人员、车辆出入口6个,虽有物业公司管理,但因公出入人员较多,疫情防控任务艰巨。疫情爆发初期,中央华府小区就成立了疫情防控临时党小组,形成了以南水北调水源区保护中心主任王太宁为组长,党员志愿者、业委会、物业公司三维一体的服务管理模式。八个楼栋单元分别成立小组,配备小组长、体温排查员、楼栋长,全天候开展入户排查、体温检测、卡口值守,物资保障等。针对134名汉返人员实施精准管控,动态跟踪,实现了志愿者细化、工作量化、任务具体化,责任到楼层、到户的无缝管理,保障居家隔离的群众生活无忧。
“疫”路奔波,分秒必争,温暖守护
“我的爸爸经常加班,不过像这么累的,还是第一次。爸爸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着 ,每日工作长达15个小时,有时一连几天我都见不到爸爸……刚过一岁生日的妹妹撒娇想让爸爸抱,爸爸想抱却不能抱,害怕把病毒传染给我们。于是,照顾我和妹妹的重任全部揽在了妈妈身上”。这段话摘自柳林小学五(5)班的田槿灏的《我可敬可爱的爸爸》,而他眼里这位近似“工作狂”的爸爸正是六堰山社区副书记田龙伟同志,同时,他也是市府路沿线疫情防控的“大家长”。
从位于江苏路的六堰山社区办公室到市府路,田龙伟每天来回步行不少于6次,一天下来手机上显示的步行数已超过2万步,接听电话至少40个。他总是手提一个志愿服务的绿袋子,里面装着一张电话联系表,若干车辆人员出入登记本,出入通行证件,还有口罩、手套、小瓶酒精等防疫物品,无论他巡查到哪儿,总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工作中的瑕疵,并及时协调予以解决。这期间他没时间喝水,甚至没有时间上厕所,由于工作任务繁重,早餐常常是略过,午餐晚餐在社区吃快餐,也是十分钟内速战速决。他说防疫工作无小事,我多节约一刻时间,就能为居民多解决一件事,就能让党员干部值守中多一份心安。
针对辖区内的困难家庭,田龙伟总是一次次向包联党员强调要摸排清楚困难群众的生活情况,做到应帮尽帮,应保尽保,并自已垫付资金上门为困难群众送去生活和防疫必须品,切实当好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一次,遇到降雨天气,部分值守人员因为没带雨具,只得冒雨值守。不一会儿,细心的田龙伟冒着细雨将雨伞、雨衣挨个送到了值守党员的手中,军安路口更是搭起了一个活动雨伞棚,并配备了桌椅方便出入登记。很快,党员群里竖起的大拇指占满了全屏。
万象国际门前,田龙伟掷地有声地向包联楼栋党员强调值守纪律,“我们必须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无论看病、买药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外出,无论是否有出入证件,必须一律拦截,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告,由社区统一安排”。随着防疫工作进入白热化阶段,防疫要求逐步升温,为了做到万无一失,田龙伟要求值守党员进一步提高防控意识,做到严防死守、严阵以待,严控严管。
市府路上,从防控知识宣传、值守督导协调、防控物资分发、生活物资保障、人员排查追踪、环境消毒整治,田龙伟将各项工作悉知于心,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所有的防疫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截止3月8日,按照风险楼栋管控要求, 6栋风险楼栋均达到解封标准,全部解除封闭。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市府路宛若一条迎风飞扬的红飘带,串联起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们鲜红的坚守,他们用无畏和奉献筑起防疫战线,用担当和誓言守护一方安康。
编辑:李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