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傅圣岚)“大力推进村卫生室配置AED,让救护车直通村民家门口,夯实农村急救基础,让人人享有急救。”3月12日,在十堰市急救工作会上,市急救中心主任刘家敏作出动员。
AED即自动体外除颤器,被称为心脏骤停院前急救的“救命神器”,配合心肺复苏使用,可成倍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研究表明,对室颤导致的心脏骤停进行院前4分钟内除颤,可以使患者生存率提高到约50%以上,但若除颤时间延迟,复苏抢救成功率则明显下降。除颤每延迟一分钟,生存率就会降低大约7%~10%。如果第一目击者能够在现场及时采取电击除颤,可大大提高此类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今年,我们确定了院前急救体系建设、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120急救队伍建设等十项急救工作,推进村卫生室配置AED是其中之一。”刘家敏介绍,中心践行“生命相托,分秒把握”的急救理念,已经部署村卫生室AED配置工作,先行试点示范,再逐步向全市行政村推广。
15年来,十堰实现乡镇医院急救站均配2台救护车,全市共有救护车330台,约1.1万人1台,位居全国前列。今年,该中心按照省市院前急救工作实施方案,大力推进村卫生室配置AED,持续开展急救常识进社会活动,同时创建120空中、水上急救体系,形成医学救援立体网络,为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提供急救保障。
编辑:周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