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介绍湖北司法行政系统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
2020年,省司法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 优化营商环境大气候”专项法律服务行动,着力为企业“准入、落地、融资、劳务”等方面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专项行动中,全省共组织189个公共法律服务团深入企业开展法治需求调研,提供“一对一”法治体检,5244名公共法律服务团成员累计服务企业6270家、召开法治座谈研讨251场次、开展法律服务活动2.6万次。
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处长吕方军介绍,为健全全园区“零距离”便民服务网络,省司法厅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全省各地创新推出非传统型公共法律服务产品590个,实现律师、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等公共法律服务均在湖北12348法律服务网实现网上咨询、申请和预约办理。
为做实园区“接地气”利民服务项目,省司法厅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标先进省、市,大幅度压缩55项依申请和公共服务事项“承诺时限”。
调整后,“承诺时限”综合缩减75%以上;积极推进部分公证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今年起,全国各地申请办理学历公证、学位公证、驾驶证公证,可以向全省任意公证机构提出,实现“全省通办、就近能办、异地可办”,不受地域限制;扎实推进法律援助在园区的有效覆盖,畅通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竭力维护园区和谐稳定的用工环境。
为落实园区“高标准”惠企服务政策,省司法厅联合省发改委进一步降低涉企公证服务收费标准,对证明不可抗力事件、制作票据拒绝证书、证明赋予债权文书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等5项涉企公证事项执行低于经济发达地区收费标准,预估全年可为企业降费2000余万元。行动中,全省仲裁委共减免仲裁费用1100余万元,办理缓交仲裁费1500余万元,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解决争议的费用负担。
“下一步,我们将集中实施一批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服务项目,在襄阳开展自贸区公共法律服务第三方评价标准试点工作,年内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园等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覆盖。进一步提高专项法律服务集团化、精准化、项目化水平,为营造全省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可持续、能迭代、接地气的优质法律服务。”吕方军说。
编辑:李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