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艰险越向前:组建6年,中国雪橇队完成全项目参赛目标

时间:2022-01-01 12:52 来源:北京冬奥组委官网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越是艰险越向前”,在2021年12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组织的中国冰雪媒体开放日上,中国雪橇国家集训队领队王忠林这样形容这支年轻的队伍。自2015年从零开始挑选跨项运动员组建海外集训队到完成北京冬奥会全项目参赛的目标,中国雪橇队仅用了不过6年的时间。

“相约北京”国际雪橇联合会雪橇世界杯,中国选手黄叶波/彭俊越在团体接力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陈益宸 摄

“相约北京”国际雪橇联合会雪橇世界杯,中国选手黄叶波/彭俊越在团体接力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陈益宸 摄

零的突破

在这个赛季,中国雪橇队不断创造着“零”的突破。11月19日,2021-2022国际雪橇联合会雪橇世界杯延庆站的比赛中,范铎耀获得第32名,成为第一位参加雪橇世界杯正赛的中国运动员。一周之后,王沛宣在索契站同样闯进正赛,获得第25名,创造了中国女子单人项目的新突破。

回忆起第一次参加世界杯正赛的心情,范铎耀直言有些紧张,“这是我的第一次世界杯,其实我是很紧张的,但是我看见国外的选手都很镇定从容,他们可以把当天的比赛当作训练一样来看待,把最好的状态表现出来,这是我最应该学习的地方。其次,我也看到了自己跟他们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断改进。”

作为中国第一批从事雪橇运动的选手,这支国家集训队的大多数运动员都是转项选拔而来。范铎耀从越野滑雪转项到雪橇,王沛宣之前练过短跑和标枪,而来自广东的彭俊越练雪橇前还从没见过雪。转型、适应、改变、提高,成了他们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范铎耀回忆,转项最艰难的地方在于对不同运动项目的理解,“越野滑雪是纯耐力,雪橇考验的是纯爆发力。还有一个难点就是体重,因为雪橇项目需要用体重获得加速度,最开始我很瘦,怎么吃都吃不上去,反而是受了一次伤,在医院里躺了两个月后,体重才从不到70公斤涨到了80公斤出头。”

范铎耀在比赛前。新华社发(段学锋 摄)

范铎耀在比赛前。新华社发(段学锋 摄)

一条赛道

雪车雪橇比赛是冬奥会雪上竞赛中速度最快、危险性系数极高、专业性极强的项目,对竞赛场地的要求严苛。目前,全世界只有17座标准雪车雪橇场馆,分布在11个国家。其中,10座位于欧洲。

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落成之前,中国雪橇队常年在海外集训,就连全国比赛也要远赴欧洲找场地比。“雪游龙”的诞生不仅填补了国内雪车雪橇赛道的空白,同时也给中国雪橇人的心中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在领队王忠林看来,“雪游龙”对中国雪车雪橇项目的发展意义重大。“过去,国内没有赛道,所以大家对于雪车雪橇项目不了解。有了自己的赛道之后,会有更多的媒体和观众了解这些项目。德国拥有4座雪车雪橇场馆,是世界上拥有雪车雪橇场馆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雪橇项目的头号强国。在德国,七八岁的孩子都在玩雪橇,而我们的运动员基本都是从其他项目转项而来,并不是从小就接触这个项目。未来,通过一条赛道就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运动中来。”王忠林说。

“雪游龙”有16个角度不同、形态各异的弯道。其中,第11个弯道为世界少见的360度回旋弯。运动员在刚进入该弯道时会明显加速,因此很容易在通过12号到14号弯道时出现失误。这就要求运动员全程保持专注,并确保身体姿态不变形。

已经在“雪游龙”创造了世界杯正赛“零”的突破的范铎耀期待能够在“家门口”的冬奥会上书写新的历史。“这是中国的第一条赛道也是全世界最好的一条赛道,因为它的中途有一个凸起的难点,国际顶尖运动员也需要努力熟悉克服,所以我们在北京冬奥会上创造好成绩的机会还是很大的。”范铎耀说。

(文/北京冬奥组委官网 徐思佳)

编辑:姜鹏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