榔梅祠·朝天宫·太和宫

时间:2022-02-18 09:10 来源:十堰周刊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2022-7-武当山榔梅词

作者  李元生

榔梅祠的理想追求

榔梅祠,全称榔梅仙翁祠,始建于明代,横亘于朝山古神道旁的高台上,现遗存明代砖石结构下殿1间,其他殿房,毁于战乱或自然灾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政府拨款在原址恢复配殿、厢房、山门宫墙等,形成了封闭式殿宇,祠内供奉武当拳创始人张三丰祖师等神像。

据《太和山志》记载:净乐国太子经姥姆点化后,复上山修炼,于途中折梅一枝扦入榔树,仰天起誓:“予若成道,花开结果。”后来,梅枝成活,梅花开若锤炼,结果如榔似梅,故称“榔梅仙果”。明永乐年间,武当道士李素希把榔梅仙果作为“瑞应”,上贡永乐皇帝,皇帝大喜,敕建此祠,李素希也被封为“榔梅真人”。据说,榔梅不仅鲜美如饴,且能祛疾延寿。作为贡果,专供皇室享用,皇帝也常将榔梅果赐予有功之臣,以示奖励。明代旅游家徐霞客对此也叹为观止,在其《太和山游记》中写道:榔梅花色深浅如桃杏,蒂垂捣作海棠状。形侔金菊,漉以蜂液,金相玉质,非凡品也。旅游途中向道士索要数枚带回家中“为老母寿”。据考证,榔梅为武当山特有植物,因在古老的榔树上,飞禽衔来梅果,食其肉,弃其核,梅核落入榔树劈裂的树缝之中,生根发芽,榔树发生变异,而结出似榔似梅的果实,这种现象,植物学界称为“鸟媒嫁接”或“运缘杂交”。

作为武当瑞应之一的“榔梅仙果”,之所以受到永乐皇帝的关注,并敕建“榔梅祠”,因此现象发生在朱棣大修武当期间,其寓意迎合了朱棣大修武当的意图,所以,也毫无疑问传递了“果成有因,善行祥应”的因果故事和理想追求。

朝天宫的精神境界

朝天宫上拱天柱峰,下瞰南岩宫。明永乐十年(1412年)敕建,并赐额“朝天宫”,道教界认为踏入朝天宫大门即进入天界,要心怀虔诚之心,崇敬之礼,才可继续攀登,所以都要在此拜天祀神后,再继续攀登金顶。

朝天宫主殿内供奉玉皇大帝和真武大帝神像,庄严肃穆,引人入胜。现宫内设有“历代帝王与武当山专题陈列展,荟萃了历代皇帝为武当山所下的圣旨及题字、玉玺等文物,为研究武当山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典籍。

从朝天宫登金顶有两条朝圣路可行,一条是明代修筑的神道,此神道从朝天宫右攀援百级危岩,穿过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进入朝圣门,直达金顶。此道虽险,但沿路风景崎巍瑰丽,令人神往。进入一天门,登上数百级“天梯”,站在摘星桥上,只见古树苍劲蓊郁,桥下流云朵朵,峰峦隐现。进入二天门,门内巨石迎宾,裂纹如刀迹,相传为真武帝试剑处,俗称“试剑石”。沿途常有野兽出没,珍禽闹林。进入三天门,忽感天低地深,彩霞拂面,天风掠人,犹如进入清虚仙境。过三天门继续攀登,即入朝圣门,仰视太和宫。另一条为清代修筑,即从朝天宫左登百步梯,越过分金岭,由南而上,分金岭旁侍立着“金童峰”、“玉女峰”。登山观景,品味神话传说,续写了多少善男信女的“朝圣”故事。 

“朝天宫”景区不仅视为天庭与凡界的分界线,也是武当最为艰险的地方,只要仰望金顶仙界心怀“不怕山路难,只要肯攀登”的决心,终能到达“一览众山小”的金顶。也成功传递了“佐天拱极,应兆虚危”的精神境界。

太和宫的盛世美景

太和宫,又称“大岳太和宫”,据明代任自垣所编《大岳太和志》称,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朱棣下旨曰:“武当山,古名太和山,今名大岳太和山,大顶金殿名大岳太和宫。”据明代王佐《大岳太和山志》记载:“太和宫在天柱峰之极顶,则是宫之正殿。”清乾隆九年,王概《大岳太和山志记略》写道:“大岳太和宫在天柱峰南天门外,宫之正殿朝圣殿。”由此可知,明清两代对太和宫的位置定位是不同的。在明朝视天柱峰上的金殿为太和宫,到清朝则把明朝建的朝圣殿称太和宫,天柱峰上的金殿则成为金顶或大顶,并沿袭至今。

太和宫始建于宋元,元代初,天柱峰顶端建有一石殿,一铜亭,亭内置一香炉,供奉真武神像。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造铜殿置于顶,供真武大帝神像。至明永乐十年大修武当,明成祖敕令,在金顶上建金殿,在顶下建朝圣殿及左右钟鼓楼,右置元君殿、父母殿等,并赐额“大岳太和宫”。

朝圣殿位于南天门外,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清康熙以后称太和宫,该殿砖石结构,歇山顶式,绿色琉璃瓦屋面,内为券拱,殿内供奉铜铸鎏金真武神像及金童玉女、邓伯文、杨戬、赵公明、温天君、马天君、水火二将军等,雕工精致细腻,形象生动逼真。殿两旁各置一方铜碑,一方是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敕建苍龙岭雷坛设金像的御碑,另一方是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遣工部侍郎陆杰等致祭碑,殿前两旁是钟鼓楼,楼内现保存一口铜质饰龙钮钟,此钟为金顶最大最完美的艺术品之一,击之如响惊雷,万山回应。

皇经堂位于朝圣殿(太和宫)左侧,坐北向南,依岩而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重建,1915年再建,皇经堂砖木结构,硬山顶,抬梁木架构,小青瓦屋面,朱墙翠瓦,前为廊后为檐,正面为全开式隔扇门,正面上额御赐“白玉京中”四个大字,回檐角吊铜铃,预知天气变幻,额和木制隔扇及斗拱上浮雕着道教神仙故事和异兽珍禽,手法精细,形态各异。堂内正中悬挂一块大金匾,为清道光皇帝御赐“生天玄地”四个金字,神龛上供奉三清、玉帝、真武、观音、吕洞宾、灵官等雕像,铸造精巧,造型传神。

紫金城,亦名红城、皇城,因金殿在其上而得名。紫金城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城高数丈,周长1.5公里,环绕天柱峰之巅,依山势而建,蔚为壮观。城墙由每块千斤之重的条石,依岩而砌,并采用12.6%的收分工艺,使城墙由内看向外倾,由外看向内倾,城墙四方各建一座仿木精雕的石建筑天门,造型庄严肃穆,工程浩大艰巨。

灵官长廊依山势凿岩而建,廊内幽暗阴森,湿气逼人,登一段石阶,有一小平台,依岩建一小石殿,殿内锡制小殿,是武当山稀有的锡制建筑物,殿内锡制灵官像,手执铜鞭,面目狰狞。殿前置数根粗如杯口的铜鞭或铁鞭,每根重约一百多公斤。据称,凡是朝圣不虔诚的香客,或做了坏事的朝山者,至此便会受到灵官司斧的惩罚,上不了金顶。

太和宫景区的建造,完全是按照皇家宫殿的设计建设,“漂灵光于八表,满昭应而达嘉瑞”,成功的传递了设计建设者“熙熙祥和,天下太平”的盛世美景。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