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君龙 特约记者 方金柱)71岁的赵奶奶,一直有个难言之隐:十多年前开始,她每次站立时间一久,下体就会掉出一个大包块;有时咳嗽时夹不住尿……这些尴尬事儿让她既紧张、又害怕,也不好意思看医生。
今年2月中旬,老人因腰痛到太和医院西苑院区妇产科就诊,妇产科主任王腊珍结合老人临床表现和检查情况,诊断为“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2月24日,为老人实施了“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手术顺利,老人身体正在恢复之中。“手术半年后,可进一步行盆底康复训练,恢复盆底功能。”
赵奶奶回忆说,她生育了6个孩子,“那时候还要干家务、下地干活,所以坐月子没有怎么休息……”10多年前,她在劳动后出现了腰痛情况,也没有注意。从那时起,每当用力或咳嗽,会有漏尿的情况。“有时候感觉下面有东西掉出来,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后自己缩回去了,就没当回事。直到最近情况严重才到医院就诊。”
“多产、难产,产后休息不足、调理不够,都可能发生子宫脱垂的情况。”王腊珍说。女性的盆底主要是由封闭骨盆出口的肌肉和筋膜组成的,就像吊床一样,承托着子宫、膀胱、直肠等盆腔器官,维持排尿、排便、性生活等多项生理功能。产后,盆腔没有得到休息和恢复,会引起子宫的韧带、肌肉受损或松弛,导致子宫从正常位置掉下来,表现为阴道口有组织脱出,可伴有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夜尿增多、无性高潮、无性欲等,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活质量。
子宫脱垂会有什么征兆?王腊珍说,腰酸、腰痛,自觉腹部下坠,咳嗽或用力时引起尿失禁等,都有可能发生子宫脱垂,需要到医院就诊。特别是中老年女性,年轻时生育多,产后没有得到很好的休养,更要警惕子宫脱垂。
如何预防子宫脱垂?王腊珍介绍,女性在分娩后,盆底肌肉的恢复需要3个月时间,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持续性的久蹲。产妇在产后42天,可以进行产后运动或盆底康复训练,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还能防止子宫脱垂的发生。
据悉,为迎接“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太和医院西苑院区妇产科推出关爱女性健康优惠月活动。3月1日至31日,门诊和住院均有优惠减免活动,门诊:妇科常规检查、白带常规、妇科彩超、乳腺彩超、盆底健康筛查免费;电子阴道镜检查、宫颈癌筛查半价。预约住院分娩,安排车辆免费接送,赠送1次纯中药全身熏蒸,以及产后免费妇科检查、伤口恢复检查、子宫附件彩超检查等。还将开展健康科普进社区活动,深入社区、乡镇开展关爱女性健康义诊和体检活动。
有需要的单位或社区可提前与太和医院西苑院区妇产科联系:0719-8581522。
编辑: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