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炉 涉及这些主要任务

时间:2022-04-06 15:44 来源:秦楚网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记者23日从十堰市残联获悉,市政府办日前印发《十堰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的出台对十堰“十四五”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和发展目标,部署了哪些重点任务,如何加强保障措施?记者采访了市残联相关负责人,对《规划》作以详细解读。

“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指标全面完成

统计显示,十堰有28.6万残疾人。

“十三五”时期,全市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目标,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广大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无障碍参与、文化体育、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和特殊困难,全面完成十堰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各项任务指标,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显著改善,残疾人事业整体发展水平位于全省前列。

《规划》指出,五年来,全市61933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5万困难残疾人和6万重度残疾人分别得到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3万人次残疾人享受城乡低保,1万多残疾人得到城乡医疗救助,6万残疾人得到精准康复服务,10万残疾人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万残疾人接受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为5351名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5040人。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蓬勃发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快推进,扶残助残氛围日益浓厚,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更加广泛,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到2025年,十堰残疾人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和关爱体系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的生活品质得到新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到2035年,残疾人事业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相适应。

记者从《规划》中了解到,“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主要指标设置了11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低保比例100%;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率100%;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100%;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大于或等于95%;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大于或等于98%;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85%;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85%;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7%;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数6170户;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平均增长率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城乡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

推进五个方面主要任务 强化残疾人工作保障措施

《规划》就“十四五”十堰残疾人事业发展,提出了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促进残疾人充分稳定就业、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依法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凝聚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等五个方面主要任务,设置了24项主要内容和项目。

记者了解到,在加大残疾人社会救助保障力度方面,《规划》提出,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实现应保尽保,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参照“单人户”单独纳入低保。对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但生活仍有困难的重度残疾、一户多残或者老残一体等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增发低保金。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和个人,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将符合特困人员认定条件的残疾人纳入特困救助供养范围。

落实残疾人福利制度和优待政策。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做到动态调整、应补尽补。落实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生活用电、水、气、暖优惠补贴政策。落实残疾人免费乘坐市(县、市、区)内公交车、免收停车费和肢残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等关爱政策,鼓励铁路、民航和医疗机构等为残疾人提供优惠便利。开展“信息助残·同心圆梦”活动,对残疾人有线(数字)电视费用、宽带和手机上网流量费用等给予优惠照顾。旅游景点和公园、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馆、工人文化宫、图书馆、体育馆(场)、城市公厕等公共场所对残疾人实行免费开放并提供便利,鼓励民营文化体育游乐等场所对残疾人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提高残疾人参加保险率和补贴待遇。全面落实地方政府为重度残疾人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资助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和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社会保险进行补贴等政策,帮助残疾人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落实好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的政策,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住院,可不设起付标准,重性精神病纳入门诊慢特病保障范围。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的残疾人及精神障碍患者,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及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后,通过医疗救助给予补贴。

保障残疾人基本住房安全便利。将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残疾人家庭纳入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优先解决住房安全问题。持续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对符合条件的城镇残疾人家庭优先配租公租房或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统筹考虑无障碍设施设备建设安装。

实施残疾人托养照护关爱行动。落实托养服务机构扶持政策,兴建市、县残疾入托养中心,有效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为就业年龄段(16—59周岁)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等提供托养服务。

落实残疾军人和伤残民警抚恤优待政策。落实伤病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和综合性消防救援伤残人员的安置管理、抚恤优待和子女入学等关爱政策,保证他们优先享受普惠性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在促进残疾人充分稳定就业方面,《规划》提出,依法推进按比例就业和集中就业。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就业困难残疾人。同时,大力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

在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方面,《规划》提出,强化残疾预防工作、实施残疾人康复关爱行动、加强辅助器具适配和服务创新、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全面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等。

记者还了解到,针对支持和保障条件,《规划》提出,通过健全残疾人工作体制机制、完善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发挥残疾人组织作用、增强基层综合服务能力、推进残疾人工作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和保障。

《规划》提出,实施县域残疾人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建设县、乡、村三级联动互补的基层残疾人服务网络。乡镇(街道)普遍建立“阳光家园”、“残疾人之家”等服务机构,开展残疾人集中照护、日间照料、社区康复、辅助性就业等服务。将残疾人服务纳入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村(居)委会将残疾人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加强走访探视,根据残疾人需求协助政府做好集中照护、日间照料、居家服务、邻里互助、安全提示、辅助性就业、社会工作等服务,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针对残疾人特殊困难推行上门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等便利化服务。

搭建“智慧残联”办公系统、基层残联服务窗口、互联网+政务服务共享平台、残疾人自助服务平台、残疾人电商服务平台等综合服务智慧平台,为残疾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精准”服务。(秦楚网 记者 冰客 通讯员 罗朝群)

编辑:张红艳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