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连日来,疫情反扑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近日,十堰组织医疗队,分别奔赴上海、长春支援疫情防控。十堰广电新闻客户端推出《我的战“疫”日记》专栏,由奋战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亲笔书写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心声,共同感受“疫”线最令人动容的瞬间。
十堰医护人员援沪“抗疫”日记
(二十四)
作者: 十堰丹江口疾控中心 吴雯雯
天上的星星亮晶晶,地上的人儿思月明。身边的人总能给我巨大的启发。
刚从实验室走出,就接到祖母离世的消息,此时的队友吴涵艰难抬头,望着那一轮明月,眼泪顺着脸颊划过,祈求明月寄一缕相思告知祖母他一切安好。
作为十堰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一员的吴涵,在接到援沪工作的通知之后,毫无半点犹豫,主动请缨,同科室的其他三位同事兰勤,陈鑫,穆启明一起,背负满身行囊,身兼家国使命,为抗击疫情出征。
另一位队友兰勤似乎有一种魔力,她总是可以让我们这些身边的人感受到快乐,利落的短发,英姿飒爽的模样,不经让人觉得这世间的每一寸阳光都应该是为她而洒下,连疫情的阴霾在此刻都一扫而净。
作为四人组的女队员之一,除了在生活中积极乐观之外,在工作上也同样认真负责,毫不含糊。此次的工作是被分派到任务最繁重的二区——样本制备区。需要对送来的样本进行分拣制备和提取工作,然后再将处理好的提取物传递给下一区。而即使身穿厚重的防护服也难掩她干练的身姿,从样本分拣到加样再到上机提取,每一步都有条不紊,确保了工作的有序进行。
同样身为女队员的穆启明在相同工作的展开下也毫不逊色。娇小的身躯却蕴含巨大的能量,好像怎么做都不会累,面对堆积如山的样本,杂乱无章的条码信息以及细碎繁琐的生物安全防控工作,穆启明的心里好似有一套制订规整的谱,再复杂的难题在她这里都可以迎刃而解。
这些女孩子让我从内心感觉到,这个时代,不乏精英领袖,却更应该重视女性的力量。前有木兰替父从军巾帼不让须眉,后有张桂梅教书育人为贫困学子铺助圆梦之路,而今,作为援沪队员的她们,在疫情面前不露惧色,毅然向前,用专业的技术和扎实的工作态度应对日益艰难的防控保障工作,没有什么比这一份付出更加珍贵。
告别妻子,陈鑫跟随队伍来到了上海,稍事休整便立即投身到核酸检测工作当中。对于妻子,他心中是有愧的,曾许的陪伴长情却因一次又一次的疫情耽搁至今,这已经是他自三月以来的第二次支援行动了,在刚刚结束的武汉疫情中,陈鑫便代表了十堰市人民医院前往武汉支援核酸检测工作。同为医务工作者的妻子在得知他援沪的决定后,没有抱怨,反而给予了他莫大的支持,“家里有我,一切放心”。她懂他的深明大义,他知她的脉脉柔情。
这四人行,与其说是同事,不如说是家人。他们一路患难与共,相互支持,在巨大的疫情压力下携手共进,将人民医院仁德为怀,精诚为民的理念贯穿到援沪工作的一点一滴当中。
在疫情面前,脸颊上的勒痕是最好的勋章,每一位援沪队员都是披荆斩棘的勇士,而知识与技术则是他们手中的剑,紧握手中的宝剑,在这片荆棘从里一步一个脚印。面对巨大的核酸检测工作,全力以赴,尽职尽责是责任,同甘共苦,不抛不弃是担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大的困难,也会败在行动和坚持面前。
编辑:李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