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连日来,疫情反扑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近日,十堰组织医疗队,分别奔赴上海、长春支援疫情防控。十堰广电新闻客户端推出《我的战“疫”日记》专栏,由奋战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亲笔书写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心声,共同感受“疫”线最令人动容的瞬间。
十堰医护人员援沪“抗疫”日记
(六十五)
作者:国药东风总医院医生 宋亚君
有人说人生有六个字,前面三个是“不害怕”,后面三个是,“不后悔”。
作为国药东风总医院检验科的一名主管技师,主要从事生化和免疫的检验工作。从业12年,工作零差错,凭借其严谨细致踏实的工作,获得患者和同事一致好评,多次被评为科室优秀员工。
年轻的我,以己之力践行着“不害怕”与“不后悔”。
“妈妈都跟病毒打第三仗了!妈妈真棒!”这是援沪后5岁儿子夸赞我的话。儿子天真的话让我笑了起来,笑过之后也感到些些的歉疚。
从2020年年初十堰疫情出现,我应召回单位值班,同在医院上班的老公也被派到重症一线抗疫,夫妻俩只有忍痛把3岁的儿子留在了房县老家,直到三个月后疫情解封才把儿子接回来。
今年3月,当武汉再次暴发疫情,我毫不犹豫报名支援武汉抗“疫”。从接到通知到出发,只有俩小时,没来得及跟还在幼儿园的儿子道别,便匆匆出发。
这次当上海疫情吃紧,我又是第一时间报名。清明节假期第一天凌晨5点悄悄出门,不敢惊动孩子。临走之前,老公一再嘱咐我要好好照顾自己。
这几年里,常态化核酸筛查让检验科每个人都超负荷运转。我曾一人连续工作7小时,检验近800多份核酸标本。近两个月也时常感到肩颈部僵硬、酸痛,需要时不时去做康复理疗才能稍加缓解。来上海支援的这段日子里,实行24小时待岗四班倒的上班机制,检测任务存在突然性和随机性,有时需要凌晨4点起床,有时需要晚上10点出发,又或者在上午10点出发。高强度的工作和不固定的上班时间,着实让人有些吃不消,但我心中从未觉得苦。
儿行千里母担忧,年迈的父母对女儿独自一人在上海有种种担心与不舍,但万语千言也只化作一句话:“要好好吃饭啊,丫头”。
不过既然来了,就一定站好每一班岗,完成好每一次任务,检测好每一份核酸标本。
疫情不退,我们不回,誓与全国人民一起打赢“守沪”战役。
编辑:李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