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蔡丹 通讯员 叶相成)十堰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纯调水区和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如今,天蓝水净、山青地绿、人城共美、和谐宜居已成为城市本色。
这几天,位于神定河上游的龙洞沟污水处理厂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及活性污泥培养,运行后将极大提高神定河流域的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标准。
神定河与流经十堰入库的泗河、犟河、剑河、官山河,合称“五河”,一度长期处于劣V类。从2012年起,我市先后投入223亿元进行五河治理,大力实施截污、清污、减污、控污、治污“五大工程”,2811名河长常态化巡河,使“五河”全部“消劣”。目前,官山河、犟河、剑河、泗河稳定达到III类标准以上标准,神定河达到IV类标准,全市23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标准的比例为95.7%,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II类标准以上。
水清天更蓝。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我市加强工业废气、扬尘、机动车尾气等大气污染重点领域管控,完成55家重点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深度治理和73家工业炉窑企业、64家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综合整治。严格落实工地扬尘防治“八个100%”。累计淘汰黄标车2.2万辆,打出了一套大气污染防治“组合拳”。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今年1至4月,十堰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07天,达标率为89.2%,PM10平均浓度6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2%。
好山好水看不尽,碧水新城入画来。如今的十堰大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为“优”,森林覆盖率达73.5%,群众对生态文明创建知晓度和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先后荣获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市生态环境局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十堰市南水北调水源地“碧水守护”三年行动方案,持续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不断提升发展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编辑:董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