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徐婧 欧阳国华)8月13日10时起,十堰对部分区域实施临时性管控措施,从这一刻起我们的城市慢了下来。
疫情就是“战令”市委政法委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在委领导班子的坚强带领下全员全时段下沉京东路社区。在交通卡口、在村居入口、在核酸检测现场……督导检查、协力防控、志愿服务......身体力行织密疫情防线。逆行奔走的脚步,走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
十堰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祁国鹏带领机关党员干部深入疫情防控一线
“送他去透析,一分钟都不能等,快!”
“帮帮我,打个120!”面对已经控制不住自己尿便意识,急需去医院做透析的老伴,年逾七旬的狄大爷急得语无伦次。“你们这几天工作强度大,不能给他们添麻烦,帮我打个120就行。”8月15日上午9时左右,京东路社区天津路澜菲溪岸小区七旬大爷步履蹒跚的搀着老伴来到楼栋卡口志愿者的执守点。
“120要等,来不及!我来送!”正在小区楼下执勤的政法委党员干部冯新华二话不说,快速跑到小区执勤卡口。“请快把栏杆打开,我要开车出去,这有个老人急需去医院!”他边跑边对卡口保安喊。
冯新华送老人去医院
送至透析楼,一趟医院往返,回来已是大汗淋漓。“在全市管控的情况下,做透析这事,对于子女均不在身边的两位老人来说,可不是小事,咱们都是党员,下沉社区就是要解决群众的急难事,换谁都会这么做!"事后面对同事的询问和赞扬,冯新华一笑了之。
原来,他所负责值守的京东路社区天津路澜菲溪岸小区一名七旬老人,因患尿毒症治疗五年,今早突感不适,按照跟医院约定的时间急需去医院做透析。在核准"健康码、行程码、身份证、就医证明"等相关手续后,冯新华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将这位老奶奶送到了医院,及时帮助这个家庭解决了“燃眉之急”。
“我们都是同样的人!”
“喝一碗绿豆汤吧,马路上这么热,米饭又这么干。”8月14日晚10点,天津路,校伶俐在楼栋执勤口,有些羞涩地一遍遍劝说政法委执勤党员姚斌。面对突如其来的关心,姚斌不知所措地一遍遍说着“谢谢”。
太和医院护士校伶俐为市委政法委下沉党员干部姚斌送上绿豆汤
校伶俐今年40岁,是太和医院针灸科一名护士。8月15日下午,是她连续在一线工作7天之后的第一次居家休息。面对志愿者的感谢,她莞尔一笑:“一声谢谢,让我知道这身战袍如此美丽。”“大热天,很辛苦,我也做不了啥,喝碗绿豆汤降降温吧,煮的很糯了。”
市委政法委执勤点位医护志愿者校伶俐
“我是护士,我懂,让我来!”如果不是交谈,我们不会知道,校伶俐还有一个身份,太和医院的护士,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我们不会相信,她送完绿豆汤,再次自愿到小区核酸检测点上岗。
疫情当前,日夜奋战,她自身何尝不是最需要关心的人。看到光,成为光。我们都是同样的人,同样守护安全,守护彼此。
“小马扎,保平安”
“这个小马扎呀,它可不一般,经历了不少事呢。带上它,就有股这事一定会顺利的信念。”王大哥,出来做核酸检测的左邻右舍,看到门口执勤的他都这么称呼。他口中这个“不一般的小马扎”,是他的“坐骑”。
王大哥与他的小马扎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东风军车亮相国庆阅兵仪式,王大哥是40名车队保障人员之一。他就这么带着他的小马扎,上北京。小马扎陪他经历集训的苦,陪他见证国庆的乐。大阅兵仪式上,展现的有铁血长城真猛士,也有王大哥澎湃全场的铮铮军魂。2020年,十堰疫情,全城管控持续数月,小区执勤点,每日都有如约而至的小马扎和它的主人王大哥,持续坚守40多天。
“守住这个点,就是守住责任,可能因为当过兵吧,遇到啥事冲上去是第一反应。”今年8月,主动申请参与下沉的王大哥对执勤点的政法委值守党员叶富斌讲诉着,“看到你们很亲切,冲锋上阵、硬核担当,彰显了政法铁军本色,让我想起曾经在部队的那些时光,很怀念。”
汗水浸透的衬衫肩头,是他的徽章,是军人的力量。看到他,就是看到了一股子韧劲,一种“忠诚保平安”的信念。如你,如我,如我们所有下沉党员志愿者。
十堰市委政法委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共抗“疫”
战“疫”面前,有“法”有我。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天使白、政法蓝、志愿红共同构成了十堰最美的风景,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你、我、他用身躯铸就了这座城市最坚固的防线!
编辑:李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