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张娟华)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十堰司法系统在有序开展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大法治宣传力度,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见缝插针”,将疫情防控与法律宣讲相融合
“您好,请保持一米距离”,“这是法律援助手册,请您收好了,有需要打12348啊”,“大爷,低价旅游是诈骗、代办养老保险是诈骗,您知道吗?”……近日,在包联社区--张湾区红卫街办袁家沟社区,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发生。
十堰市司法局系统全体干警职工不惧酷暑,全员上阵,一边在各个村(社区)维持秩序,一边向村(居)民宣传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遵守疫情防控政策。他们秉承“群众在哪里,哪里就是普法主阵地”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需求出发,从防控疫情的形势和需要出发,将法治宣传活动与社区重点工作相结合。他们以天地为席,通过一声声隔空喊话、一个个扩音喇叭,一次次声音嘶哑,让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走进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让群众更加明确自己在疫情防控中的权利和义务,将普法宣传阵地“搬”到核酸检测点,“搬”到各个卡口,“搬”到百姓家里,让居民们足不出户或者排队做核酸的功夫,就学到了法律知识,增强社区居民自我保护意识和权利义务观念,一举两得!
“精准普法”,充分发挥司法行政专业队伍优势
8月18日开始,每天上午9:30,由十堰市律师协会主办、湖北郧和律师事务所承办“党员律师在岗、专业助力抗疫”活动开播。刘畅、雷明辉等律师“线下卡口值守归来,线上变身主播开讲”,在直播间就企业疫情期间薪资制度如何优化升级等法律问题向大家作一对一的免费解答与分享。
“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疫情防控没有局外人”--湖北典岳律师事务所微信公众号上的这句话,让人备受感染与鼓舞。除了局机关干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千余名社会律师、仲裁员、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发扬志愿精神,主动请缨,奋战在战“疫”一线,缓解基层压力。这支法律服务队伍,身穿红马甲,戴着红袖标,在他们居住的地方就近下沉,或服从调动外出站岗。小区门口的一句句行为劝导,微信群里的一条条法规解读,被封楼栋居民之间的一个个矛盾化解,无不彰显着他们深厚的法律知识功底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他们履行着社会责任,现场解答居民群众在疫情防控、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化解着少数居民的不理解或者困惑。他们发挥群防群治力量,以汗洗衣,积极帮忙转运物资,协助社区处理突发事件,切实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特殊群体”,监管对象变身普法抗疫志愿者
在抗击疫情的队伍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身影”,他们曾因犯罪受到刑事处罚,他们就是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对象。在司法行政机关的监管、教育和帮助之下,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从“违法者”变身为“普法者”、“志愿者”、“奉献者”。
丹江口市三官殿社区矫正对象王某某,就是其中一员。当十堰市实施静默管理后,他严格遵守社区矫正规定,提前向司法所说明情况,毅然决然离开小家,8月15日早上4点到达张湾区后第一时间投入抗疫行动,积极宣传防疫知识,参加一线志愿服务,多次连续奋战十多个小时不肯休息,助力辖区疫情防控工作。凉水河司法所号召就近参与社区防疫的倡议一经发布,社区矫正对象就纷纷报名参加。代某某就是其中一员,他动情地说:“社区矫正让我有了新的生活方向和人生感触,看到这么多人在一线那么辛苦,我也想为防控疫情尽点绵薄之力,让我们的家乡早日回归往日的安宁!”
疫情防控,普法同行。下一步,十堰市司法局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及时调整普法宣传方式和内容,发挥职能优势持续开展普法宣传,坚决做到群众在哪、哪里就有普法人员的身影,在“疫”线普法实现工作人员下沉、法律知识下沉、服务资源下沉的有机结合,着力推动依法防疫,将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穿疫情防控工作全过程,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编辑:李承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