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24小时“连轴转” 演绎十堰中医版“速度与激情”

时间:2022-08-19 07:54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李姿瑾 通讯员 肖平)在十堰市中医医院有一个特殊的团队,他没有壮观的大场地,也没有轰鸣的高分贝声音,他只是在特定区域里默默操作,精准核对每一只试管,通过“流水线”一般的操作完成繁琐而精细的工作。他,就是医院的核酸检测实验团队。

640 (1)

筑牢“铜墙铁壁”,精准每一份核酸检测报告

无论是常态化防疫还是疫情复杂阶段的核酸检测工作,都离不开检验人员的辛勤付出,对他们而言,核酸检测绝不会因为任何原因而放松警惕。

娇小的检验员江梅拿着红色试管介绍说:“大多数人认为核酸检测就是取标本、上仪器、出结果三个过程,是分分钟都能搞定的事,其实看似简单的一个核酸检测采样标本,拿在我们手上后还要经过十多道工序才能出具检测报告。”原来,一份核酸检测标本要经过标本采集、集合转运、核收消毒、全方位消毒后,才能送到核酸检测实验室进入检测环节。在检测人员“全副武装”的生物安全防护下,要进行信息录入、试剂配制、标本前处理、核酸提取、核酸扩增等检测工序。检测结果出来后,检测人员还需要查看结果、核对标本信息、上传数据、结果发放,此时群众就可以在互联网上查询到核酸检测结果了。

“为防止可能出现的污染,相关样本在检测结束后要密封放入指定专用医疗垃圾桶中,并进行高压灭菌处理,所以,我们的防护服必须等到同一批次所有的检测结果出来后才能脱下。”整个操作中,检测人员都要直面病毒,特别是在核酸提取的过程中,更要求他们不能有任何差池。为了不影响工作加快进度,检测人员都非常隐忍,工作期间不进一滴水,尽量不上厕所,以延长防护服的穿着时间。

每一批次核酸检测工作结束后,大家脱下密不通风的防护服,汗流浃背、勒痕斑驳、四肢麻木、皮肤发白等等词语,都无法形容他们当时的形象,只有在那一片自嘲的嬉笑中才能听出他们毫无怨言的调侃,以及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炽热情怀。

640 (2)

只有核酸结果“阴”了,我们的心情才会“阳”起来

近段时间的凌晨,十堰市中医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总是灯火通明,按照科室惯例,每天晚上转运过来的核酸标本都要集中检测,为了不浪费时间,科室主任骆海军对检测时间进行了合理规划,每一批次标本都要进行无缝衔接,严防混合错乱,并要求当班人员要快速、精准、及时的出具结果,并在实验结束后及时做好消杀工作,严格按照各项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核酸检测是个严谨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检测人员投入加倍的细心和定力,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正确性,这对我们工作人员的体力和耐力是个极大地挑战。”核酸检测整个操作过程都要直面“新冠病毒”,特别是在样本进行核酸提取的过程中,更是要求他们必须全神贯注,不能有丝毫差池,所以骆海军多次深夜探望科室工作人员时,不经意的脚步声总会把把沉迷工作的当班人员吓一大跳,戏称他为“黑夜幽灵”。

面对亲如一家的科室同事,骆海军总是笑着回应:“只要检测报告全是阴性,我们的心情才会阳光起来,你们愿意叫我啥都可以。”玩笑归玩笑,同事间的尊重和友爱无处不在。

酷暑难耐的夜晚,医院职工刘锐看到检验科的同志们连轴作战,异常辛苦,忙在家中熬煮一锅绿豆汤送来消暑。同志们喝着绿豆汤,身体里感受丝丝清凉的同时,心底也升腾起一股暖意,全身上下充满着一股力量,一股来自十堰中医人不畏艰难众志成城的志气。

640

老有所为,为战胜疫情奉献力量

今年59岁的余礼军是检验科技术主任,从事检验工作30余年,年初从科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承担科室的技术指导工作。2020年新冠疫情突发最严峻的时刻,余礼军毫不退缩,挺身而出,毅然决然走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每天穿着防护服戴着N95口罩,亲自为发热门诊的患者采集核酸标本,坚持了20多天,余礼军没顾上休息一天,用实际行动践行十堰中医人的初心使命。

如今的余礼军,按说为医学检验工作辛苦了半辈子可以放心休息了,但余礼军仍主动承担起标本接收工作,并做好科室的日常检验和新入职员工的带教指导,为核酸检测团队解除了后顾之忧,确保他们一心一意完成核酸检测任务。

“我年龄大了,不能跟年轻人一样熬夜检测,但我身为医院的一员,不能忘记医院的服务宗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疫情防控工作奉献微薄之力。”

可亲可近的余礼军主任,用他质朴的语言表达着他的诚意,就是这份轻描淡写,这种不离不弃,让我们看到了十堰市中医医院发展的希望,看到了面对疫情时十堰中医人所表现出的责任和担当。

640 (3)

编辑:龚亮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