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 (通讯员 胡文慎、张昌菊) 今年6月初,市艺术研究所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赴白浪经济开发区光明社区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胡文慎同志的包联对象是曹姓计生特扶家庭,该户家庭夫妻俩都已年过六旬,其独养儿子为弱智残疾人。入户走访时,只有女主人张大姐和儿子在家,张大姐告诉她,他们夫妻感情不和,其丈夫很少回家,回家后两人经常因琐事争吵,曾经闹过离婚,请求帮助做其丈夫思想工作,共同抚养照顾儿子。接到诉求后,包联干部迅速向支部书记汇报情况,市艺术研究所党支部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集思广益,最终商议制定了解决方案。
一、及时跟进,持续沟通察民情。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面对张大姐的诉求,该支部包联干部不怕苦不怕累,多次与社区网格员和张大姐本人沟通,在深入了解情况后,得知其丈夫曹某多年来因为孩子的病心情郁闷,有些想不开,才不愿意归家。找到问题根源后,包联干部与张大姐聊起了家常,聊天时劝导她多关心丈夫,多给丈夫温暖,可以采取写小卡片的方式,在丈夫偶尔回家时写一句关心丈夫的话放在桌上;天气炎热,可以买点防暑降温的物品放在家里,提醒丈夫注意身体等等,慢慢缓和夫妻关系,对于孩子的事情接受现实,积极面对。
二、依托社区,设身处地解民忧。该支部包联干部在与张大姐谈心的同时,还积极与社区网格员沟通,了解、跟进张大姐儿子的低保办理情况。同时,为了缓和张大姐夫妻两人的关系,包联干部向网格员建议,希望社区今后需要有偿志愿服务时给张大姐一个名额,这样既能增加张大姐的家庭收入,又能促进夫妻间的互动,一举两得。这一建议得到了光明社区的支持,张大姐参与志愿服务期间,其丈夫回家做饭、照顾儿子的次数明显增多,夫妻俩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三、贴近群众,满腔热情暖民心。人们常说养儿防老,对于生养了一个智障独生儿子的张大姐一家来说,儿子的智力残疾是他们挥之不去的痛苦,他们的儿子84年生,智力仅相当于学龄前儿童。年过六旬的夫妻俩每天面对一个早已成年却跟自己无法正常交流的孩子,还要照顾儿子吃喝拉撒,作为父母他们心中的痛苦和压力可想而知。
包联干部胡文慎同志曾在业余时间学习过心理学知识,她对张大姐夫妻俩内心的痛苦感同身受,并针对这个问题重点发力。她多次与张大姐夫妻沟通,把身边有相同遭遇的家庭如何面对不幸的真实故事讲给他们听,告诉他们孩子的疾病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如果不学会正确面对,夫妻俩因为孩子的事情闹别扭、感情不和就是雪上加霜,鼓励他们要乐观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同时,建议他们每天把孩子收拾清爽了出门散步,节假日可以带孩子在周边旅游休闲,不仅能放松身心,也能避免长期宅家导致肌肉萎缩。
经过3个月的反复沟通协调,包联干部语重心长的话语和真诚的态度让张大姐一家备感温暖,夫妻俩慢慢想通了,脸上有了久违的笑容,夫妻感情也随之好转。现在,看着归家后忙里忙外的丈夫,张大姐内心十分欣慰和感动,专门给胡文慎同志发来了感谢的信息,表达感激之情。胡文慎动情地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这个社会才会越来越和谐。”
据悉,自全市实施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以来,市艺术研究所党支部持续把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做为重要抓手,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初心,确保群众诉求能妥善解决,确保实事一跟到底、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真正把实事办到人民群众心坎上。
编辑:郭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