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龚亮)体验生命过程,珍惜眼前的美好。这是正处在人生黄金期的王敏激励自己的座右铭,也是这句话促使王敏暗下决心,要努力成就、造就一个崭新的自己。
弯道超车,深学笃行有理想
王敏2009年毕业于湖北医药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妇产专业,2019年才转入心身医学病区,开始精神卫生方面的临床工作。刚接触精神卫生专业,王敏感到很陌生,工作起来也倍感吃力。
“记得我第一次到病区,迎面走来一位男性精神障碍患者,他目光呆滞,表情淡漠,吓得我脸都红了,心也蹦蹦直跳。”王敏谈及自己初到科室的感受露出一脸尴尬,为自己当初的反应感到羞愧。如今的王敏,不仅清楚每位患者的曲折故事,工作之余还热情地跟他们谈心、做朋友,简直判若两人。
为了尽快适应工作,从一名妇产科医生顺利转变成精神科医生的身份,王敏准备从自己熟悉的专业入手,主动要求管理成年女性患者,借助妇科的工作经验突破女性患者的心理防线,深入挖掘患者内心世界不为人知的角落,用女性细腻的情感影响着每位患者的精神康复。
在不断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王敏成功转型为一名优秀的精神科医生,治疗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成年女性,对男性和青少年患者的治疗也得心应手,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2021年,趁着医院“西学中”的培训机会,王敏第一个报名,且每次培训活动不论线上还是线下都积极参与,认真记录,随着老师的思路逐步进入中医专业更系统、更深层的学习中。
行而不辍,强化中医思维
通过学习,王敏认识到中医朴素的宏观科学与西医的微观者不同,中医的核心是辨证论治,在无“证”无“症”等情况下,更显示出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性。
“对医生而言,患者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医生就应该设身处地准确感知对方的感受,把诊疗原则和患者需求相结合,根据他们不同的个体喜恶、社会心态、心理需求等方面对症下药,从‘以病为本’转化为‘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规范心身同治,真正实现‘心神合一’的诊疗理念。”
17岁的小丽是王敏的患者,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跟着奶奶一起生活,由于童年时期情感的缺失导致她寡言少语,性格过于内向,由于她学习成绩不错,一直被周边的重重赞赏和宠爱包围着,让她内心产生极大的满足感。直到上高中后身边优秀的同学越来越多,加之女性生理的发育、环境的变更等等因素,随着学业压力逐渐增大,小丽的成绩一落千丈,以前心理上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最终她忍受不了被忽视的感觉,变得躁动不安、失眠盗汗、精神恍惚,被诊断为“焦虑症”。
“小丽学习能力很强,对所有事物都特别容易接受,所以我就从心理疏导入手,告知她社会层面许多知识,通过聊天一步步让她接受失败和挫折也是生活一部分的事实,从而降低她的敏感度,从而缓解病症。”考虑到小丽正处在青春美好的年纪,对外形有一定的需求,王敏尽量不用有发胖、长痘等副作用的药物,同时用中药调理她的青春期病症,促使她心身健康重返校园。
王敏常说,乐观是一种豁达的心态,减少精神内耗会让我们更有精力去面对生活,才会显得有价值。她做到了,不仅在工作中找到了人类生存的意义,也尝试到了努力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王敏,十堰市精神卫生中心心身疾病科主治医师,中级心理治疗师,大学本科,毕业于湖北医药学院,曾在北京市解放军第306医院工作多年,致力于女性生殖、生理、心理健康及心理心身临床工作10余年,熟练掌握各类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更年期情绪障碍、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躯体形式障碍等药物及心理治疗。咨询服务电话:0719—8768437。
编辑:朱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