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上的城市,这就是武汉!

时间:2022-11-05 12:27 来源:新华网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长江流经的城市中

她有着“江城”的美名

这里

通江达海、江汉朝宗

727b298d3c875636b50cbc53203d1541

图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核心港阳逻港。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有人说

生活在这里真幸福

江景房、湖景房满大街都是

73aaffdb83c7b6158eaf80e886c02fae

武汉江景。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有人说

这里的人都是天生的“浪里白条”

到凌波门“跳东湖”

到汉阳门“下饺子”

到长江里游个泳

乐此不疲

63f9585f1363b1c43e77157000ea1f58

武汉渡江节——武汉一年一度的游泳盛会。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166个湖泊星罗棋布

165条河流交错纵横

145公里长江岸线蜿蜒曲折

1624平方公里湿地美景如画

这就是武汉

一座伴水而生的城市

一座美丽的“湿地之城”

b038e1b3fa75fe11cf233b05b8dcb877

“江城”武汉。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沧海桑田

滚滚长江东出三峡

进入云梦泽后放缓脚步

江水漫流 泥沙俱下

冲击成为壮阔的江汉平原

武汉就位于古云梦泽地带

江汉平原东部

76c0d65d7afbd7005fb4218c64a8e8e5

武汉江景。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据《左传》《国语》记载

“云梦”地域广阔

原为先秦时楚王的狩猎区

东至大别山麓和幕阜山麓

西至今宜昌、宜都以东

北至随州、钟祥、京山一带

南面以长江为缘

3500多年前

依水而建的盘龙城

被视为武汉的“城市之根”

从前的先民

枕水而居 靠水而作

西汉以来

由于长江和汉江泥沙淤积

加之人口增长、农田开垦等原因

古云梦泽最终演化为现在的江汉湖群

武汉“百湖之市”的地理形态由此形成

如今的武汉

是“一座湿地上诞生的城市”

498b0a531c9539e080f87d4e46add5d0

蓝天白云下的武汉,一幅美丽的城市风景画。新华网发 赵军 摄

湿地、森林、海洋

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广义上的湿地包括

沼泽、池塘、湖泊、

海洋的边缘、河口的三角洲等多种类型

湿地覆盖了地球表面仅6%的面积

却为4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

被称为“地球之肾”

在漫长的岁月中

武汉依赖着湿地

湿地改变着武汉

人与自然在发展与冲突中

不断寻求平衡

湿地之城

武汉的湿地资源“家底丰厚”

湿地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8.9%

湿地资源位居全球内陆城市前三

有10个湿地公园

其中6个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

安山国家湿地公园、

东湖国家湿地公园、

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

后官湖国家湿地公园、

金银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是拥有国家级湿地公园最多的省会城市

建设了

蔡甸沉湖、江夏上涉湖、新洲涨渡湖、

黄陂草湖、汉南武湖

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

c9bed47d76ae8a37b361e8ee4a99f2d3

武汉新洲涨渡湖湿地“水上森林”。新华网发 张斌 摄

湿地遍布武汉13个行政区

承载着这里千万人的生活

955011ab085d2854bd1df286a4baf1be

武汉金银湖湿地全景。新华网发 程力革 摄

2013年

沉湖湿地成功申报国际重要湿地

让武汉获得了

申报“国际湿地城市”的敲门砖

6980f31bf8cec67b41fed462ae4f2651

候鸟翔集沉湖湿地。新华网发 魏斌 摄

沉湖湿地

位于武汉市蔡甸区西南部

总面积115平方公里

是江汉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自然湿地

也是地球上同一纬度湖泊群中

唯一的一处典型淡水湖泊和沼泽湿地

7e0eb41b8c2a2181b4cc2a04eed2629e

沉湖湿地美景。新华网发 王玉明 摄

曾经的沉湖

鸟儿们破坏庄稼

村民们捕鸟食鸟

人与鸟一度矛盾激烈

2013年10月

武汉在全国率先推出湿地生态补偿机制

提出对野生动物取食或为了保护湿地

造成的经济损失

给予农户一定补偿

鸟儿“吃饭”有了政府买单

这一暖心举措

让野生动物保护更加深入人心

也让沉湖湿地成为候鸟天堂

48401b57f4766f203b4c7fc55bcc1e87

沉湖湿地美景。新华网发 张斌 摄

青头潜鸭、黑鹳、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

纷纷现身沉湖

最多时有近8.5万只候鸟来此越冬

沉湖湿地因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被誉为“湿地水禽遗传基因保存库”

东湖

一颗镶嵌在城市中央的绿宝石

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

是武汉最有名的湖泊

也是武汉一张世界级的生态旅游名片

530e80c2a9936d6e4ce2fae97da0e27e

武汉东湖“老鼠尾”风光。新华网发 赵广亮 摄

城市发展过程中

东湖曾饱受污染困扰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一场漫长而艰苦的东湖治理战拉开帷幕

从全面截污到排口整治

从退渔还湖到生态修复

四十多年的不懈努力

东湖迎来了美丽蝶变

bbc3787574e1b758dd4c2e6bd84bd075

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新华网发 蒙晓东 摄

秋高气爽 漫步东湖

阳光直透湖底

水草清晰可见

鱼儿穿行其中

水鸟翩翩起舞

dff26c0b72f3f55148255a90ac68fdd6

武汉东湖绿道。新华网发 杨亮 摄

绵延100多公里的东湖绿道

串联起一个个世界级环湖景观

吸引无数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青山江滩

喧嚣的江水边

人们惬意地享受都市慢生活

这里曾是满目疮痍的工业码头聚集地

经过多年的生态治理

如今已成为滨水乐园和网红打卡地

4867466cf6d1f3c05936171de0290c88

武汉青山江滩莺飞草长、绿意盎然。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不仅风景优美

它还是湖北省首个“海绵”江滩

城市、堤防、江滩、水景的有机结合

使它一举获得国际C40城市奖

“城市的未来”奖和“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在武汉

湿地是星罗棋布的湖泊

是穿城而过的江河

更是四季变换中老百姓家门口的湖光山色

246d0f35917798350e962457c4adc3b6

位于武汉闹市区的解放公园,是武汉市最有代表性的城区公园之一。新华网发 王芳 摄

220798ee1c4603e2abac791f2c13b029

武汉西北湖公园——城市中心的小微湿地改造典范。新华网发 李永刚 摄

武汉将全力打造“湿地花城”

通过修复湿地生态、

建设湿地公园、打造田园花海

让市民乐享湿地之城的江湖风韵和繁花似锦

美美与共

十年来

武汉经济总量

始终位列全国城市前十,中部城市第一

与此同时

武汉的湿地面积整体趋于稳定

湿地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7250e3ded471b528c89464c15c1cca2b

航拍武汉。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为了守护好一城湿地

很多普通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付出

成就了不平凡的故事

秉承“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

武汉在湿地保护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开创之举

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

率先为湿地保护立法

出台《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

提出在全市湿地自然保护区实行

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分区管理

在全国率先推出湿地生态补偿机制

用激励机制引导农民调整种植和养殖方式

率先编制

《武汉市小微湿地保护和修复指南》

通过建设小微湿地畅通城市“毛细血管”

把防洪江滩建成百里生态画廊

让长江大保护的“武汉经验”走向世界

此外

武汉还充分发挥“大学之城”的科创优势

联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

30余个NGO组织、20余万志愿者

形成湿地保护的强大合力

……

如今的武汉

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湿地之城”

2cb66a42b37f5246a3a1633cc55cad15

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新华网发 舒运平 摄

“水中大熊猫”青头潜鸭

把武汉当作“中国最南繁殖地”

cddc90e1b8b03a81f719aaf1ad0d9352

武汉江夏潴洋海湿地公园的青头潜鸭。新华网发 李梓固 摄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

连续9年在武汉天兴洲越冬

fd75a3c0ace72bd3515f939f3be39e31

武汉天兴洲越冬的黑鹳。新华网发 魏斌 摄

截至2022年9月底

武汉市发现并记录到445种野生鸟类

包括9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

e5968728934b04ccd598afe6d180d594

安山国家湿地公园候鸟翔集。新华网发

如今的武汉

是一座“国际湿地城市”

是全球现有的国际湿地城市中

唯一的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

武汉的湿地保护成果

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ad0994c774c101c9f76171a71e79e42f

武汉江景夜色。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今年是中国加入《湿地公约》30周年

武汉的湿地故事

是中国履约30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

2022年11月5日—13日

以“珍爱湿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

在武汉召开

这是中国首次承办这一国际湿地盛会

也是大会首次在“国际湿地城市”举办

我们将向世界讲述武汉湿地的故事

也将向世界展示一个新时代的美丽中国

ee428e6d7fe6a194add7f6908ec96037

东湖秋色。新华网发 靳进 摄

湿地滋养着武汉

人们呵护着湿地

人与自然美美与共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美美与共

万物共生 诗意栖居

这就是武汉

一座湿地上的城市

编辑:王聪骢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