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

时间:2023-01-05 09:20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640 (2)

△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宏作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一年来,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62176件,审结59630件,结案率95.91%创近年来最好成绩,审判执行工作质效整体呈现出结案率、案件结收比、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上升,收案数、长期未结案件数、平均办案天数下降的 “三升三降”良好态势。

2022年成绩单

严惩刑事犯罪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服务平安十堰建设,全市法院共受理刑事案件2563件,办结2419件,判处罪犯2811人。

其中:

审结盗窃、诈骗、敲诈勒索等多发性侵财犯罪案件353件;

审结养老诈骗犯罪517人;

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56人;

公开审理某餐饮店添加罂粟壳、某药店故意销售问题口罩等公益诉讼案件。

化解民事纠纷

抓好《民法典》贯彻实施,全市法院共受理民商事案件37142件,办结35907件,涉诉讼标的105.35亿元。

依法审理因疫情影响产生的合同违约、企业债务、房屋租赁等民事纠纷4591件;

妥善办理教育、医疗、住房等纠纷1760件;

快审快结涉劳动争议案件1837件;

依法保护妇女儿童权益,与市妇联健全联合保护机制,审结婚姻、继承、抚养等家事纠纷案件5217件,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19份;

以“小案件”诠释“大道理”,树立诚实守信,守护文明友善,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营造营商环境

在全省率先建立推广“标红走绿173045”机制快速办理涉企案件,涉企案件平均办理周期同比缩短13.31天。

积极创建先行示范区,市中院“企业重整信用修复机制”和丹江口市法院“政务诚信诉服协调机制”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试点改革项目。

积极探索破产审判工作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实行破产案件集中管辖,大力推进简案快审、“执转破”机制运用,助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立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联动机制,保障“百二河引水工程”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全市法院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提升至96%,“告官能见官,出庭又出声”成为新常态。

创新环境司法

审理环境资源类案件121件,用最严密司法机制保护生态环境。

推进全市9个环境资源审判庭实质化运行,与地方党委政府合作共建38个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实现环境资源案件专业化审判和归口化管理。

深化区域司法协作,组织召开第二届环丹江口库区三省六市法院司法协作会议,统一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司法标准,加强协同配合。

 探索采用补种复绿、碳汇补偿、增殖放流等不同修复措施实现惩治犯罪、修复生态、赔偿损失“一判三赢”的效果。

破解执行难题

全市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22201件,执结21307件,执结率95.97%,执行到位金额46.76亿元。

开展专项执行行动62场次,纳入失信人员21981人,拘传、拘留221人,依法追究拒执罪12人,集中兑付执行款7727.54万元,努力让执行财产加速变现。

建立集中调度、分段集约、繁简分流、悬赏执行、联动查控等长效机制,建立长期未结案件、终本案件院庭长核查督办机制,开展执行案款专项清理,执行工作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

坚持文明善意执行理念,依法规范适用财产控制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司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经营产生的不利影响。

优化诉讼服务

完善便民司法举措,全面推进网上立案、在线诉讼、电子送达等智慧平台应用,实现诉讼费一键退费免申即享,切实减轻当事人诉累。

致力信访实质性化解,构建全市法院“大信访”格局,建立线下线上同步接访模式,畅通群众诉求表达通道,及时高效办理信访事项。

强化惠民利民举措,为当事人缓、减、免和节约诉讼费121.6万元,向困难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145.9万元。

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可触可见的人文关怀。

深化多元共治

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多元解纷格局,联合市总工会、仲裁委、人社局、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建立 “1+N”解纷模式,成功调解各类案件14513件。

深入推进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新设5个人民法庭、72个巡回审判点和26个法官工作室,努力把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用好庭审直播和裁判文书公开平台,推出“以案说法”系列报道,讲好法院故事,传播法治声音,致力法治十堰建设。

2023年这样干

●筑思想之基,坚持党的领导。

●提效率之便,坚守人民立场。

●建质量之堤,守护公正底线。

●创能动之机,服务中心大局。

●强管理之能,树立良好形象。

●聚优秀之才,建设一流队伍。

编辑:张红艳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