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张焱 通讯员 钟泽宇)出生仅两天的新生儿“小太阳”(化名),就被诊断为“先天性肠闭锁”,需紧急手术治疗。危急情况下,十堰市太和医院小儿外科团队发挥成熟的新生儿外科疾病救治多学科协作团队经验(MDT),通过全方位、专业化的策略和预案,于1月16日晚成功为该患儿实施手术。目前,孩子生命体征平稳。
2月3号下午,在太和医院小儿外科病房,“小太阳”正享受着午后温暖的阳光,在婴儿床上安静的沉睡着。孩子妈妈陈女士告诉记者:如今的“小太阳”看起来和其他婴儿一样,多亏了太和医院小儿外科医护团队的全力救治。今年1月15日,“小太阳”通过剖宫产正式降临,为期盼新生命到来的陈女士一家带来了巨大的惊喜和欢乐。孩子降生后第二天,一家人还沉浸喜悦的氛围中,没想到意外却降临到了刚出生还不到两天的宝宝身上。“小太阳”的妈妈介绍说:第二天喂食的时候,孩子腹胀、呕吐且哭闹异常,发现情况不太妙的家长,立即通过熟人介绍联系太和医院小儿外科,经过简单介绍及产前检查资料,太和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倪志福凭借专业经验迅速诊断为“先天性肠闭锁、肠穿孔”。
由于当时“小太阳”出生的医院条件有限,不能为其行手术治疗,陈女士将孩子情况与其进行了说明,倪主任听闻经过后,立即决定:将患儿转院至太和医院。当天下午,父母开车将“小太阳”带至太和医院。
转院至太和医院后,医院NICU(新生儿重症医学科)立即为患儿实施重症监护治疗,倪主任通过查体发现:患儿全身灰白、腹腔严重隆起、脐部明显膨出、阴囊发黑、血氧饱和度不到85%;处于休克状态。为明确病因,医院立即为患儿行全面、系统检查。同时,医院手术、麻醉等科室相关人员立即做好手术准备。经过医院NICU紧急复苏、抗感染等治疗后,患儿情况好转,当晚8时许,倪志福带领科室相关医务人员,紧急为“小太阳”实施了手术。
据介绍:手术过程中,医生发现患儿腹腔充盈着大量粪水,污染的粪水近250毫升,肠管严重感染黏连成团块,造成局部肠管发黑、坏死。经过精细手术操作,专家团队为“小太阳”闭锁的肠管进行了切除,显著扩张的肠管进行了部分切除并成形吻合术,尽最大限度保留可能存活的肠管,避免后期因肠管过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保证患儿今后生活不受影响。经过1个半小时手术,患者手术顺利结束,转入医院NICU后续观察治疗。
经过医院多学科团队的通力协作,十余天后,“小太阳”顺利转回普通病房,身体各项指标也逐步恢复正常中。
倪志福提醒:广大孕期宝妈们,产前一定要按时到有正规、专业医院检查,如发现胎儿问题及时到小儿外科等相关科室咨询就诊,及时制定干预处置措施,以便做好相关对接工作,出生后第一时间获得科学合理的治疗,避免病情突然变化对宝宝及家庭的造成严重影响。
编辑:朱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