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 (全媒体记者 明佳 通讯员 李露 王志强)湖北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十堰城区南部,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在绿色低碳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十堰城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春季是万物复苏、草木峥嵘的季节,是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的重要时段,也是非法猎捕和采挖野生动植物的高发期,同时受天气和人为活动影响,又是森林火险高发期。为树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突出抓好以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为主的资源管护工作,赛武当保护区管理局以定期集中巡护为抓手,扎实开展资源管护春季攻坚行动,精心呵护城市绿肺。
一是开展森林火险防范专项行动。准确分析研判天气形势,将森林防火作为头等大事、第一要务,强化“主动防”的思想意识和工作措施,压紧责任制链条,落实网格化管理,切实将包保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和具体人员,守住关键节点,盯牢重点区域,坚决做到“封住山、看住人、管住火”,最大限度消除火灾隐患。同时,通过多种形式,持续加大防火正面宣传和失火警示教育,强化痴呆傻等重点人员家庭监管责任,不断增强群众防火意识,努力构建群防群控的森林防火工作体系。坚持把野外用火管控作为森林防火工作核心,统筹资源管护员、网格员、村组干部力量,严格管控烧地边、烧秸秆、上坟烧纸、野炊等易行为,严防火种进山入林。综合应用卫星遥感、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防火码追踪等信息化手段,提升火点全地域、全时段预警监测能力。
二是开展森林资源保护专项行动。主动深入辖区农户、各类建设现场宣讲《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政策法规,引导群众、项目业主按照生态红线管理要求,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合法依规使用林木、林地资源,有效管控有限人为活动对生态功能的影响。以林长制为抓手,强化居民点周边、公路沿线监管的基础上,定期组织开展集中巡护,将巡护触角延伸到深山区和远山区,同时积极探索与周边乡镇、村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保护区边界地带管理,进一步消除监管死角和盲区。推行网格化管理,提升源头治理能力,在网格员分片负责、管护员分区巡查的基础上,着力加强重点区域、居民点周边的监管,对日常发现的乱砍滥伐、乱采滥挖、乱搭乱建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并依法进行处置。
三是开展野生动物安全专项行动。积极对接公安、林业等部门,联合开展涉野生动物执法检查和普法宣讲活动,对捕猎野生动物违法行为形成警示震慑。集中组织开展全面禁食禁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执法检查,并不定期对辖区农家乐、民宿等经营场所开展随机抽查,形成严管常抓态势,严防出现售卖、食用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发生。同时,强化重点区域巡回看守和定点蹲守,做好陌生车辆、人员在保护区活动情况的跟踪,并定期组织管护员深入林区,持续开展“清网”“清套”“清夹”,并积极发动群众提供有效信息,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区域开展巡查活动,确保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安全。
编辑:郭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