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张焱 通讯员 钟泽宇)便秘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病症,患者往往以成年人居多,常常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所导致的。但是当新生儿出现了便秘的症状时,家长一定要警惕,可能是孩子的肠道出了大问题。
家住郧西的欣欣(化名)刚出生时就出现了腹胀的情况,在当地医院经过治疗,情况好转后就回到了家中,可是没过几天孩子的情况又出现了变化,肚子长涨得像鼓一样,而且还出现了反复便秘的情况。在孩子出生一个月的时候,家人带着他来到了十堰市太和医院小儿外科就诊,最后被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通常在婴幼儿期发病,患儿失去正常的排便反射,粪便排出发生障碍。患儿便秘、腹胀如鼓,甚至呕吐,影响生长发育。由于年龄还小,医生建议孩子先采用保守治疗,2个月后再来医院进行复查。可是家长却大意了,因便秘、腹胀加重、呕吐,六个月后才再次来到了医院。没想到宝宝的病情已经迅速进展,需要及时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传统的手术需要经肛门或者肚子开十公分左右切口进行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所以跟家长沟通后,医生选择了微创的腹腔镜手术,通过三个不到一公分的小切口,帮助孩子解除病患。
“我们发现整个肠管是显著扩张,最宽的地方将近十公分。”市太和医院小儿外科负责人倪志福说,因为耽误时间较久,孩子大肠扩张的部分较长,所以需要切除大部分的结肠,但为孩子保留了回盲瓣,进行了直肠吻合,这样避免了术后大便长期淤积在肠管里导致腹胀或长期腹泻的情况。
最终,在小儿外科团队的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护士跟家长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对孩子的护理依然不能放松。在医护团队精心的护理下,一个星期后孩子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目前,孩子已经开始进食,而且还能够自主排便,每天可排便三到四次,恢复情况良好。
倪志福建议,新生儿家长一定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排便情况,如果出现胎便排便延迟,超过48小时或者经常反复便秘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
据了解,太和医院小儿外科为了顺应需求,目前针对先天性巨结肠、小儿疝、阑尾炎、肠套叠、美克尔憩室、胆总管囊肿等疾病开设了亚专业治疗团队,对疾病进行更精准的诊治,同时引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精细化治疗,提高儿童疑难危重疾病救治能力。
编辑:朱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