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反复发热 寻医太和找到致病“元凶”

时间:2023-02-23 18:00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张焱 通讯员 钟泽宇)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反复发热后,七岁的女孩玲玲(化名)日渐消瘦。家人带着她在当地找寻了多家医院诊治,情况依然不见好转。最终在妈妈的建议下,带着希望,一家人从东莞回到了妈妈的老家十堰。在这里能否找到发热的元凶?

Still1201_00002

玲玲本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但由于反复的发热,不仅让她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差,也让她的心情出现了变化,笑声越来越少,心情也烦躁了起来。

来到十堰后家人就立刻带着玲玲来到了十堰市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就诊,了解到孩子的病情后医生立刻为她办理了住院。在查房时医生发现孩子的精神状态很差,而且腋窝腹沟的淋巴结肿大非常明显,肝脾肿大也很明显。初步诊断可能考虑是传染性单核细胞综合症。但是在详细体检后,医生发现玲玲淋巴结肿胀的表现和传染性单核细胞综合症有所不同,而长时间的发热伴随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的情况,又让医生十分疑惑。凭借多年的诊疗经验,十堰市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中心主任李涛给出了自己的判断。李涛主任认为孩子的情况比较特殊,可能是某种特殊疾病所导致的,要通过更详细的检查判断是淋巴瘤、结核病、寄生虫源性的疾病、还是其他各种病菌感染的可能。

微信图片_20230223174914

通过CT检查,医生发现玲玲的腹部、脾脏等深部的淋巴结确实有明显的肿胀,这让淋巴瘤的可能性增加。但是在进行淋巴结活检时,在高倍镜下医生却发现了异常,找到了马尔尼菲篮状菌。

马尔尼菲篮状菌是一种真菌,人体感染后会影响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正常功能,而患者早期主要表现就是反复发热。太和医院最新成立了临床分子诊断中心,旨在快速开展感染、肿瘤的精准诊断,在该中心完成了感染的基因高通量测序后,很快就证实了玲玲的血液中存在马尔尼菲篮状菌。玲玲发热的元凶终于被找到了,就是罕见的马尔尼菲篮状菌。

十堰市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主任李涛介绍,马尔尼菲篮状菌往往见于免疫缺陷病的人或者是免疫低下的孩子,同时这个疾病主要在南方较多,它是由竹鼠传播的,在我们这个地区很少见。

明确了病因,医生立即为玲玲采取了相应的抗真菌治疗,通过治疗以后孩子的发热症状也逐渐减轻,精神状态也有了明显了变化,心情也越来越好。

由于尔尼菲篮状菌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真菌,治疗疗程相对较长,所以目前玲玲仍在接受规律的治疗。针对玲玲可能存在的免疫缺陷问题,医院也正在为她做进一步的检查。一般该疾病病情都非常凶险,幸好及时找到了发热的原因,不然后果可能十分严重,这也得益于医院一直致力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和专科化发展,扎实的临床底蕴联合先进的诊断手段,使本地区所有的患者、尤其是疑难危重患者都能有坚强的保障。

编辑:朱君龙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