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张焱 通讯员 方金柱)“若还有需要,我将继续奔赴援藏一线。”日前,援藏医生李先昌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李先昌是十堰市西苑医院(太和医院西苑院区)结防科的一名副主任医师,2021年,作为湖北省第九批援藏医疗工作队唯一一名结核病防治专家,他被选派至西藏山南市疾控中心支援当地结核病防治工作。一年半时间,他累计为近500名患者带去了结核病防治希望,他将医疗技术和热情服务送进藏民家,展示了十堰医疗卫生行业风采。
从水土不服到努力适应 他想方设法克服困难
2021年3月11日,拉萨市贡嘎国际机场,武汉至拉萨飞机缓缓降落。湖北省第九批15名援藏医疗工作队员从机上依次走下。还没来得及欣赏这里的美景,李先昌便因高海拔感觉到呼吸困难。在接过当地送来的氧气瓶后,李先昌等队员才缓过劲儿来。
西藏并不全是美景,环境缺氧和恶劣天气给援藏工作带来了不小困难。按照要求,李先昌等人被分配到山南市疾控中心进行支援工作。初到宿舍,李先昌推开窗便可看见圣洁的雪山与湛蓝的天空。在与当地疾控医生对接后,李先昌才发现,因当地居民防护意识较弱和医疗条件不足等原因,感染结核病的人数较多。一人感染后,有可能该患者身边亲友全部都会感染肺结核。
2021年,李先昌刚年满50岁,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结核病的防控、救治工作,并先后参与了非典、人感染H5N6禽流感、新冠病毒感染等多次重大传染病救治。即便有着如此丰富的经验,李先昌在面对当地复杂的结核病防控形势时,仍然有些吃惊。
“刚去的时候,不少人不会汉语,只会藏语,这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李先昌说。于是,在刚去的时候,他总是随手准备一沓纸和一支笔,与不会汉语的工作人员面对面用文字和图画交流。
除了语言沟通障碍,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李先昌也与当地人有着较大的差别。“我们湖北人喜欢吃一些味重的菜,以早饭为例,会吃热干面或者牛肉面等,而西藏那边则热衷于清淡的藏面配酥油茶。”
沟通和生活习惯还比较容易克服,环境差异是摆在大家面前的最大难题。十堰平均海拔不到400米,而山南市海拔则超过3700米,高海拔会导致的头痛、胸闷等情况。无奈之下,李先昌靠服用止痛药缓解。“我吃止痛药没事儿,身体还扛得住,主要得给需要治疗的藏族同胞信心与勇气。”每每当地工作人员关心慰问他时,他总会这样说。
从巡回义诊到防控科普 他为近500名藏族同胞送去健康
雅鲁藏布江北岸,江水滚滚东流,雪山下的湖泊碧波荡漾。峭壁之上,李先昌正坐在前往山南市隆子县的车上,这是他援藏以来首次去山南市隆子县,要为当地人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在听到同行人员介绍当地的结核病感染情况后,即便是望着如此圣洁湛蓝的江水,他也没心情用手机拍下美景。
隆子县位于山南市南部,距离山南市区需要近5小时的车程,这也给当地人前往山南市看病就医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结核病在当地较为常见,当得知有湖北的医护来到县城为大家义诊,隆子县各乡镇居民便早早来到了义诊地点。
一名医生、一名翻译、一张桌子,背靠雪山,头枕蓝天,一个简易的诊断室便在这里架设而成。“李主任,您一定要救救我,我肺结核很痛苦,每天都感觉到胸闷气短,这病我们究竟要怎么治疗,请告诉我们一下。”在翻译的转述下,李先昌了解到,这是一名有多年肺结核病的患者,名叫仓拉。黝黑的脸色、龟裂的皮肤,从她的脸上不难看出,仓拉几乎对肺结核治疗丧失了信心。
“肺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病,常不引起注意,一旦有肺结核病可疑症状应及时就诊。药物治疗是结核病治疗的最重要手段,为确保彻底根治结核病,用药时应遵循‘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原则。结核病治疗周期较长,需用药至少6至9个月。”在李先昌的介绍中,仓拉才发现,她没有坚持系统的治疗,总是没症状便停药,导致病情反复。李先昌将随身带来的药物递给了仓拉,并再三嘱咐要按时吃药,不能停药。
接过药后,仓拉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洁白的牙齿,泛起的酒窝,这是李先昌一辈子难忘的笑容。据了解,在援藏期间,李先昌陆续前往山南市隆子县、加查县、桑日县、贡嘎县等偏远地区,累计为近500名患者带去了结核病防治希望。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他和当地医护人员结下了深厚友谊
7月的十堰热情似火,武当山下,太极湖里的荷花开得正艳,而3200公里之外的西藏山南市,雅拉香布雪山脚下金黄色的油菜花才刚刚绽放。这两处远隔数千公里的地方,却因为李先昌等人的坚守,而联系得更为紧密。
高原环境具有低气温、低气压、低氧、强辐射等特点,结核病严重威胁高原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西藏地广人稀,在广大的农牧区,医疗资源难以有效覆盖。李先昌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当地不断夯实结核病防治条件,才可以改善当地病情。
格桑曲珍是山南市疾控中心的一名结核病防治医生,在李先昌来后,两人便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格桑曲珍将李先昌视为师父,时常向李先昌咨询结核病的问题。“老师,这个CT片请帮忙看看,这名患者结核病有5年了,这几天复发严重,用药需要注意什么?”“这位患者不规则抗结核治疗,效果也不理想,可以尽快完善痰结核菌培养加药敏,考虑患者病情较重,可以先尝试五种药物联合使用。”尽管李先昌和格桑曲珍年龄相近,但二人却以师徒相称。
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李先昌代表十堰市圆满完成了援藏医疗任务。带回了白色哈达,留下了宝贵的医疗财富。“在那边工作一年半,导致我的身体有些浮肿,体重也有下滑,但是,能用我的微薄之力为当地人民群众解决结核病防治的难题,这让我此行变得更有意义。”李先昌说。
据了解,在援藏期间,李先昌还将较为前沿的结核病电子药盒使用方法带给了格桑曲珍、琼吉等当地医护人员,减少结核病患者漏服药或中断服药现象,进一步提高结核病人治疗、管理质量。通过电子药盒,对结核病患者进行督导服药,可远程控制和掌握结核病患者每日服药情况。
回堰之后,李先昌也经常和格桑曲珍、琼吉等医护交流沟通,有不懂或不确定的时候,几人便通过微信视频的方式相互交流学习。
雪山之上,寒风凛冽。援藏,相比其它地区的支援,显得更为孤独,但也正是这种孤独让李先昌充满了斗志。他表示,若还有机会,他将继续奔赴援藏一线。
编辑:朱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