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县河夹镇绝龙岭顶峰有一座巨大的坟冢,墓碑显示主人是闻仲。
郧西县河夹镇,高高的绝龙岭顶峰有一座巨大的圆形坟冢,墓碑显示主人是商朝太师闻仲。
山下,五马石、云台观、金花寨、玉皇洞等众多地名,以及在河夹民间代代相传的传说故事,与《封神演义》武王伐纣故事中的情节不谋而合。坟冢、地名、传说印证,以河夹为中心的区域,或是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故事发生地。
绝龙岭顶峰闻仲墓碑清晰可见。
山顶坟冢,主人疑为闻太师
河夹、夹河,郧西县这两个名字相似,又同样毗邻汉江的乡镇,常常让外界莫衷一是。实际上,在下游的河夹距离十堰城区更近。3月初,记者从城区出发,途经福银高速公路,仅一个小时就来到河夹地界。
3月的河夹,春光烂漫。道路两侧粉色和白色的山花竞相绽放,仿佛穿梭于花海一般,轻风拂过脸庞,心旷神怡。沿途正在施工的西十高铁桥梁、隧道工地上机器轰鸣,一派忙忙碌碌的景象,处处展露着无限的生机。
在河夹镇党委书记郑荣平带领下,一行人向绝龙岭出发。汽车拐了一道又一道弯,道路终于接近山顶,大家弃车徒步。崎岖小道上,山色回合,林木苍翠,绕观俯览,遂忘倦意。气喘吁吁间抬头仰望,松柏掩映中,一座巨大的封土堆醒目而突兀——这就是当地民间口口相传的闻太师墓。
位于绝龙岭最高处的整个封土堆呈圆形,直径十几米,被一道混凝土防护墙包围,中间留出一条台阶伸向山下小径。神龛后的墓碑上,“闻太师之墓”几个字非常醒目,证明这处封土堆非同凡响的身世。从网络流传的历史照片看,未经翻修前的闻太师墓外观更为豪华,三块石碑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屏风,其上浮雕精美、工艺繁复。
闻太师即闻仲,传说为纣王的重臣、商朝太师,也是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的重要人物。相传闻太师曾率大军在此安营扎寨,与姜子牙对垒,闻太师驾着战车一直冲到绝龙岭最高峰,四周一片火海,被西岐军团团包围,姜子牙劝闻太师归顺西岐,闻太师断然拒绝,直至气绝身亡。姜子牙敬佩闻太师忠义行为,命部下将闻太师遗体就地安葬。附近的村民也十分敬仰闻太师,逢年过节都自发为闻太师捧土圆坟,形成了直径十几米、4米高的坟丘。
五马石水库相传是闻太师的战马葬身处。
代代相传,封神故事流传甚广
自古以来,《封神演义》中的故事在河夹民间代代相传,妇孺皆知。其中,尤其以忠诚的末路英雄商朝太师闻仲的传说流传最广。这些故事与《封神演义》相互佐证,丰富多彩,扣人心弦,影响深远。
传说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无道,西岐武王拜姜子牙为军师,率西岐大军讨伐商纣。西岐军所向披靡,消息传到朝歌,纣王大惊,立即派太师闻仲率大军前来征讨。姜子牙大军刚刚抵达绝龙岭,忽然接到探马来报,闻太师大军离此不足十里。
姜子牙探得敌军多以战车装备,而西岐军大部分为步兵,胜负难料,急忙与前来助阵的云中子商议破敌良策。云中子以为敌我实力悬殊,不可与之硬拼,可摆下火龙巨阵,袭敌之战车。眼看敌军步步紧逼,布阵尚需时辰,姜子牙急忙施展法术,在绝龙岭以北方向(此地名为神雾岭)布置云雾,延缓敌人进军速度,据传神雾岭地名也因此故事而来。
漫天大雾挡住了闻太师大军去路,云中子得以从容布置火龙阵,静候敌军到来。过了一个时辰,大雾逐渐散去,双方大军在绝龙岭前拉开阵势。姜子牙命西岐军且战且退,将闻太师引到峡谷地带,山上埋伏的西岐军一起放火,刹那间,火球、滚木、擂石等一齐砸向敌军。
闻太师大军死伤惨重,本人身负重伤,大肠都流了出来,部下纷纷劝说撤退。闻太师将裸露的肠子放回腹中,继续向前冲锋。部下见劝不动太师,就保护着太师年幼的女儿闻金花且战且退。闻太师驾着战车一直冲到绝龙岭最高峰,四周一片火海,被西岐军包围,姜子牙劝闻太师归顺西岐,闻太师断然拒绝,直至气绝身亡。
相传闻太师葬身的绝龙岭宛如一条长龙。
众多地名,与《封神演义》印证
站在最高处,远处青山萦回、绿水缭绕,脚下山势陡峭、蜿蜒连绵的绝龙岭,宛如一条长龙横亘在郧西城关、安家、河夹三地交界处。
山脚下,清澈的河流汇入水库,翡翠般镶嵌在山间。一位熟读《封神演义》对当地历史颇有研究的文化人士介绍,“那就是五马石水库,五马石这个地名在当地传说中曾发生过十分感人的故事。”
相传闻太师战死绝龙岭后,跟随闻太师东征西战的五匹战马,因怀念其主人,月余不食,后投入绝龙岭脚下一深潭而亡,化为五座石马。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石马还保存完好,后来在建设五马石水库时,施工队伍炸石为基,五座形似马状的石头被毁。
不仅如此,河夹镇还有金花寨、箭流铺、射断垭、金鸡岭、归仙河、聚仙谷等地名,都与《封神演义》的故事相对应——相传闻太师死后,其女闻金花立志为父报仇,在离绝龙岭十里的高山上建寨修炼,功力大增,此山因此得名金花寨。一日,她射出一箭,将挡在前面的一座大山射陷成垭,就是今天的射断垭。箭落于垭前的一条河中,顺流而下,在河流拐弯处搁浅,泥沙淤积形成村落,便有了今天的地名:箭流河、箭流铺。后来,闻金花眼看所射之箭要流入汉江,便使用法力将其收回,射出之箭又顺着轨迹飞回金花寨,有了归箭(仙)河地名。
在河夹,这些地名或流传一个神话故事,或记载一段历史传说,或蕴含着一种美好之意,与《封神演义》小说交相呼应,令人回味无穷。(十堰晚报 文、图/记者 韩玉砚 通讯员 王珂)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