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张焱 通讯员 钟泽宇)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过呼吸不畅的经历,特别是在剧烈运动后,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常常让我们异常难受,这些身体上的反应,我们自然不会把它和疾病联系在一起。但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没有原因地出现呼吸不畅情况的话,大家就需要格外注意了,这种呼吸不畅可能是肺部出现了问题。
一个月前,10岁的童童(化名),偶发呼吸不畅,特别是说话的时候,一句长话,中间需要停顿两三次才能完整表述。发展到后期,童童相继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发现孩子不对劲的家长于是来到当地医院就医,在当地医院治疗期间,通过肺部CT检查发现:童童左肺上叶出现了病变。
为明确诊断,3月初,童童被转诊到十堰市太和医院小儿外科,通过病史及影像学报告等检查结果,小儿外科负责人倪志福带领专家团队为童童进行诊断,结论是:肺气道发育畸形。倪志福介绍:肺气道发育畸形,也被称之为先天性肺囊腺瘤,既往研究普遍认为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支气管树发育异常,可导致先天性肺囊腺瘤。一般胎儿在发育5个月后,通过超声、磁共振等检查,可发现肺部发育异常。童童的肺囊腺瘤在10岁时才出现病变,在临床上特别少见。
通过与家属积极沟通,太和医院小儿外科专家团队决定为童童实施胸腔镜下肺囊腺瘤切除术。倪志福介绍: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胸腔镜手术已拥有创伤小、暴露好、安全可靠的优势。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小,手术中尽可能保留健康的肺段,有利于患儿术后恢复,也有利于患儿日后的生长发育。
3月3日,倪志福带领手术团队为童童开展胸腔镜手术,通过胸部三个不到1厘米的小孔,进入胸腔切除肺部病灶。术中发现:患儿病灶比CT显影的范围更大、更广泛,通过精细操作,倪志福将病变位置的支气管、血管解剖出来,行精准解剖性肺段切除,避免了切除肺全叶,最大限度保留可以残留的健康肺组织。患儿肺部病变被精准切除后,残留的健康肺组织的复张功能良好,没有漏气的情况,且术中没有出血。术后第二天,童童的呼吸、氧饱和正常,可以正常进食。术后,经过护理团队贴心的磁性护理,3月17日,童童已康复出院。
据介绍:太和医院小儿外科开设有小儿普胸外亚专业,开展小儿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肺隔离症、先天性支气管源性囊肿、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肺脓肿、气胸、纵膈气肿、乳糜胸、肺淋巴管瘤病、食管狭窄、食管闭锁、食管气管瘘、先天性膈疝、食管裂孔疝及纵膈肿瘤等疾病的诊疗,且绝大多数手术都可以实现腔镜微创化。为了满足患者创伤小、恢复快的需求,小儿外科目前还开展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手术。
编辑:朱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