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承载了对董必武的珍贵回忆”十堰市民捐赠百年老物件

时间:2023-03-30 10:59 来源:十堰晚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1680137927966

何一鸣、蔡茂平夫妇将珍藏多年的木柜捐赠给十堰市博物馆。这组柜子见证了董必武和郭肇明的珍贵情谊。

一组精美的木柜,一只青花瓷瓶,一把布满铜锈的暖水瓶……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百年老物件并不起眼,但对于何一鸣老人而言意义非凡,十分珍贵。因为它们见证了何一鸣的太爷爷郭肇明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董必武的珍贵情谊。3月28日,何一鸣、蔡茂平夫妇将这些宝贝无偿捐赠给十堰市博物馆。

百年老物件见证家族几代人成长

3月28日一大早,东岳山庄小区内,77岁的何一鸣和老伴蔡茂平就在家中忙碌起来,为捐赠一事做准备。老夫妇把3组拥有百年历史的宝贝找出来:一组木柜、一只青花瓷瓶和一把带着木匣、布满铜锈的暖水瓶,然后用布轻轻擦拭灰尘。

在十堰市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协助下,酒红色的木柜从何一鸣家中搬出,装上货车。只见这组柜子高180厘米、宽90厘米,为实木材质,上有两面镜子柜门,其中一面因螺丝松动已经脱落。仔细一看,柜子做工精美,面板上有螺壳、海贝装饰的花鸟鱼虫图案。

捐赠的青花瓷瓶高62厘米,瓶口直径为21厘米,瓶身绘有人物图案。由于瓷瓶器口较小,老人平日多用来存放宣纸。老暖水瓶带着浓浓的年代感,外有一个木制匣子,表面可见裂纹,内为点铜锡壶胆,外表满是绿色的铜锈,已无法使用。

接收完毕,十堰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向何一鸣发放了收藏证书。“每次看到它们,我就会想起太爷爷郭肇明、想起我父亲何家印。它们陪伴我多年,见证我们家族几代人的成长。”何一鸣说,“现在我年纪大了,为了让这些宝贝传承下去,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董必武和太爷爷的故事,我们商量过后,决定把它们捐出去。”

1680137928252

何一鸣奶奶的嫁妆青花瓷瓶。

郭肇明和董必武珍贵的师生情谊

提起郭肇明,很多老竹山人都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任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1871年,郭肇明出生于竹山堵河畔。他从小博闻强识,18岁考上秀才。在晚清时期湖北省最高学府两湖书院读书期间,他受到时任院长梁鼎芬的器重,毕业后留校任教。1903年,两湖书院改名为两湖高等学堂,郭肇明随后升任校长。

1906年,董必武考入两湖高等学堂,成为郭肇明的学生。董必武常去郭肇明家,视郭肇明的女儿郭西莲为知心师妹。1913年,郭西莲同样考入两湖高等学堂。年少时,郭西莲体弱多病,而郭肇明忙于工作,董必武时常帮忙照顾她。

两年后,郭西莲在竹山与同学何邦清结婚。“何邦清是我的叔爷爷。由于奶奶郭西莲没有后代,她便将我父亲何家印收为继子,我便是郭西莲的孙子。”何一鸣回忆道。

1919年,董必武着手筹办武汉中学,传播马列主义学说,培养革命青年,为革命事业积累新生力量。凭借恩师郭肇明的社会声望和广泛的人际关系,董必武的办学计划得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批准。

武汉中学在校长董必武、董事长郭肇明的主持引导下蓬勃发展,反封建的革命烈火形成燎原之势,引起当局者的恐惧和仇视。学校受到查封,被迫停课。郭肇明得知后,火速赶到学校,阻止警察查封学校。为了不让这类事件再次发生,郭肇明以省议员的身份强烈呼吁改革湖北省教育会,并组织成立湖北省教职员联合会。

1927年,董必武受到军警搜捕,郭肇明把董必武接入家中躲避,并让女儿郭西莲假扮出嫁,护送董必武离开武汉到上海。1928年,郭肇明在武汉逝世,董必武被党组织派到苏联学习,至此和郭西莲断了联系。

1680137927325

老暖水瓶带有浓浓的年代感。

老物件承载了对董必武的珍贵回忆

何一鸣家中的柜子和董必武有什么关联呢?何一鸣介绍,郭肇明去世之后,奶奶郭西莲的身体越来越差,因血压高引起头疼、心悸、耳鸣。

上世纪五十年代医疗条件有限,没有很好的降血压药物。郭西莲四处求医不见疗效,花光家中积蓄。家徒四壁的郭西莲,只得把自己的嫁妆放在竹山寄卖行售卖。“奶奶的嫁妆中有两组木柜,其中一组就是我今天捐赠的。”何一鸣说。

困顿之中,郭西莲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写信向董必武求助。过了一段时间,郭西莲收到董必武寄来的50块银元(约合现在10000元)和一封信。何一鸣回忆道:“信的具体内容我记不清了,大概是表达了对奶奶的关心和慰问。”

郭西莲有了治病钱,就想取回寄售的嫁妆。“寄卖行的人说,由于这些嫁妆制作精致又实用,有些已被人买走。买家生活在竹山堵河南门一带。”何一鸣说。

郭西莲一听,赶紧找到买家。经过商量,买家答应退还部分物品,其中包括何一鸣捐赠的木柜、青花瓷瓶、暖水瓶。木柜原本是两组,买家拿走一组,郭西莲领回另一组。

“可以说,木柜之所以能保留到现在,与当时董必武寄来的50块银元密不可分。”何一鸣说,他成家后,曾回竹山打听另一组柜子的下落,但杳无音讯。偶然的一天,何一鸣得知竹山有人知晓另一组柜子的情况,便托人打听,得到的回复却是柜子早已损坏丢弃。

尽管这3组物品已有百年历史,外表失色破损,但对于何一鸣的家族而言都是宝贝,承载了对伟人董必武的珍贵回忆。“没有董必武,就没有我们何家的今天,我们十分感谢他,这才想着把柜子捐赠给市博物馆。”何一鸣感慨道。

十堰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3组老物件将经过鉴选、入库登记、编目、建档、排序上 文 物柜架,并在适当的时机对外展出。(十堰晚报 文、图/ 记者 周仑通讯员 胡春雨)

编辑:张红艳

推荐阅读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