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80后”入殓师陈自普:子承父业 工作21年从不说“你好”和“再见”

时间:2023-04-06 11:32 来源:秦楚网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1680744208810

陈自普用假人练就一手精湛的化妆技术。

有这样一个职业,他们慰藉生者心,了却身后事,让逝者体面地告别这个世界;他们是被需要时想起,不需要时被避讳的一个群体;他们就是殡仪馆入殓师。

陈自普是十堰市殡葬管理所的一名化妆整容师,曾获评十堰市劳动模范。跟随着父亲的脚步,他在殡葬行业工作了21年。正值清明节,让我们来听听陈自普讲述生死故事。

深受父亲影响 在殡葬行业干了21年

尽管戴着口罩,但在工作中的陈自普表情依然是严肃、认真的。每次整容化妆的时间不等,短则半小时,长则3小时。在这期间,陈自普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直到最后完成一次90°的鞠躬,他的工作才算结束。

陈自普是土生土长的十堰人,从上中学时,家就搬到了位于汉江街道的殡仪馆家属区。他的父亲作为老一代的殡葬人,一直踏实肯干,而他也在父亲的影响下选择了殡葬行业。“我高考填报志愿时,就选择了湖北省民政学院的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陈自普说。

2002年底,大学毕业的陈自普进入十堰市殡葬管理所工作。一开始,他在火化车间工作,后来又做起整容化妆的工作。今年43岁的他已经干了21年,其中在化妆组干了18年。

1680744218536

无数次的枯燥练习才让他拥有一双巧手。

精心整容化妆 让逝者体面地离去

殡葬人经常接触坠亡、车祸、高腐等特殊遗体,不论遗体什么样子,还逝者最后的尊严,是入殓师的职责所在。陈自普说,从业20多年遇到的特殊遗体,他们所做的工作就是通过整容化妆等技术处理后,让逝者体面地离去。

“我们做的是技术活,特别是遇到了非正常死亡人员,要求不留疤痕,尽量做到让遗体自然,这就必须有大量实操经验。”陈自普解释,“刚上班时,我父亲手把手教我修复,教我把逝者的面部修饰到自然状态,把油彩调配到符合逝者肤色的颜色。”

最多的时候,他一天之内给6具遗体化过妆。“给遗体化妆的用品有一部分跟普通常见的化妆品一样,更多的还需要用油彩搭配来调配出最适合的颜色。男士的妆要淡些,女士会稍稍浓些,力求跟生前的照片一样,具体要求我们会事先跟家属沟通。一般习俗都是遗体要放几天才火化,化妆的时候,很容易就破坏了逝者的肌肤,我们每次都小心翼翼的。”

陈自普说,一般而言,他的工作流程是消毒、沐浴,再根据遗体状态进行缝合、复原肢体等,忙完一套流程经常是深更半夜,有时候累到腰都直不起来。

丧属下跪致谢 让他感受到工作的价值

在殡仪馆里,陈自普看多了生离死别。他回忆,有具因车祸去世的遗体,基本上看不出正常的形体,丧属难以接受这样的模样,请求陈自普让逝者完完整整地走。

“那是10年前的一个冬天。那具遗体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车祸导致身体已经不成样子了,面部也严重破损变形,但逝者的父母再三要求我一定要恢复他生前的容貌。”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面见过不少,可这一次让陈自普印象特别深。

陈自普告诉丧属,整理好遗体需要不少时间,丧属悲痛地说多长时间都愿意等。丧属说完,陈自普穿好工作服便一头扎进了工作室,整理、清洗,轻轻地按摩调整肢体状态,用着小到几乎和缝合线融为一体的缝合针,在手中来回穿梭,缝合了好几百针,忙碌了4个多小时才结束。

看到逝者遗体复原后,就像睡着了那样自然,那位悲痛欲绝的父亲好受了很多。“扑通”一声,他当着陈自普的面跪下了,陈自普立刻把他扶起来,这一刻,他真正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不主动参加喜宴 从不说“你好”“再见”

因为工作特殊,为了避免尴尬,刚刚入行时别人问起陈自普在哪里工作时,他总是不好意思张口。“问起来就说是在民政局工作。”而外面一些朋友的喜事,他一般都不主动参加。在殡葬这个行业,流传着一些不成文的规矩,比如不主动和人握手,不给同桌人夹菜,不主动递名片,不轻易出席朋友的喜宴和生日宴会等。

“别的行业,提倡微笑服务,而我们入殓师,必须要严肃,不能轻浮。因为来殡仪馆办丧事的群众,都很悲伤,笑容是一种非常不礼貌和让逝者家属难以接受的行为。”陈自普说,而在行业内,“你好”“再见”等礼貌用语基本上属于禁语。

陈自普的工作很严肃,毕竟是和遗体、和丧属打交道。休假是轮班制,节假日是不休息的,这也就导致他的社交圈越来越小,一般都是同行。他能理解朋友的疏远,他说:“存在即需求,我们的工作终究是要有人来做的。”

现在的陈自普愈发觉得,他每天做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我父亲在这个行业干了一辈子,我以他为榜样,我也要一辈子坚守岗位。”陈自普说。(十堰晚报 文、图/记者 杨天娇)

编辑:张红艳

推荐阅读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