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培训、考试,只要交钱,就能“买到”各类证件,而且还可以在网上验证查询……真的有这样的好事?
近日,茅箭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捣毁了一个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的犯罪团伙及其下线团伙,抓获涉案嫌疑人8名,涉案金额210余万元。
义警发现端倪
“小广告”牵出大案
4月中旬,十堰市公安局茅箭区分局平安义警队员在工作中获悉,有人在辖区发布买卖各种资格证书、技能证书的广告,并称可以制作机械施工操作类证、住房建设类等相关证件。经深入分析研判,民警意识到这其中可能隐匿着一条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的黑色产业链条。
茅箭区分局立即成立工作专班对案件展开侦破,成功锁定了以肖某、杜某丽、杜某珍、任某等4人为首,并发展若干名下线,集购买者、中间商、造假商、快递为一体的造假、售假、用假违法犯罪团伙。
合成作战捣窝点
顺藤摸瓜斩链条
4月19日,茅箭分局“情指行”一体化中心下达抓捕指令,参战民警冲进嫌疑人肖某家中,将其夫妻二人成功抓获,现场搜出各类假证件、技能证书700余套和已制好正准备邮寄出的证书300余套。随后,杜某珍、杨某波、任某也先后落网。经初步核查,自2019年至今,肖某团伙共出售证件10000余套,获利160万余元。
为斩断这条黑色产业链、挤压犯罪生存空间,实现对该团伙的全链条打击,4月20日,专案组民警乘胜追击,在茅箭区源园公园附近某居民楼内,一举抓获林某明、曾某、陈某等下线团伙,现场查扣假证件300余套。
经调查,林某明等人从肖某团伙购买假证后贩卖,从中赚取差价,涉案金额57万余元。
目前,涉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还在进一步侦查中。
警方提示
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是国家机关管理社会和公务活动的重要载体和认证依据,其制作和使用的合法性直接关系到国家机关的公信力和社会公众的依赖性,任何伪造、买卖,使用伪造或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均构成违法犯罪行为。
同时,对于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的违法犯罪活动,除了公安机关加大打击震慑力度外,还需要群众积极提供线索,也离不开市场监管部门、网信部门的大力监督和查处。
另外,再次提醒市民,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规定,购买、使用假证件同样属于违法行为,一旦查实将受到行政拘留等治安处罚;如果涉嫌使用假证诈骗等行为,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市民千万不要触碰假证件,以免后悔莫及。办理假证的行为如果情节不严重属于行政处罚的范围,如果情节严重涉嫌构成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