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里的立夏,这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的到来预示着夏天已至,气温将明显升高,自此风暖昼长,万物繁茂。那么,从十堰当前的天气情况来看,我市真正进入夏天了吗?进入立夏之后,十堰的天气有什么特点呢?记者就此请教十堰市气象学会理事沈定成。
渊源
周朝立夏日要祭祀迎夏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时交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立夏分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意思是在这个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礼记》中记载:“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夏于南郊。”自周朝开始,立夏这一天,天子要带领文武百官赶赴都城南郊,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以迎接夏季的到来。除迎夏仪式之外,皇帝还会将去年冬日储藏的冰块拿出来分发给群臣,是为“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
沈定成介绍,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但是,从气象学上看,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因此,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则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
蔷薇花枝爬满墙头,花团锦簇、清香悠悠,吸引市民前来拍照打卡。 记者 张建波
天气
早晚温差大不妨“乱穿衣”
从我市的天气情况来看,进入5月的头两天,我市维持晴好天气,最高气温回到30℃以上。从5月3日开始,受冷空气影响,我市迎来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从5日夜间开始,受冷空气影响,我市又有一次降水过程。6日,全市大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气温下降。而从上旬的天气情况看,虽然没有很强的冷空气来袭,但由于冷空气源源不断地赶来,导致我市雨日较多,气温起伏。因此,从当前的天气情况看,我市真正进入夏季还要一段时日。从多年的情况来看,我市一般在5月20日前后入夏。所以,当前,春日的“余额”已经不足。
沈定成介绍,从气候上看,进入立夏后,气温攀升明显,炎热初显端倪。另外,立夏温差较大,中午气温高,早晚比较凉,在这个时段,穿衣很有讲究。市民在立夏时节,要学会“乱穿衣”,清晨可以参照春秋季的着装;白天气温骤升之后,可以参照夏季的着装;到了傍晚和晚上可以参照秋冬季的着装。总之,气温多变注意添衣。
另外,立夏以后,气温普遍升高,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汗液长时间滞留在皮肤和贴身内衣上,便会发酵变质而有酸臭味。因此,贴身内衣面料要选择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吸湿性、排湿性和散热性的麻、丝、棉织品。
除了穿衣,进入立夏后,日常生活也要“活”起来。燕子衔春去,薰风带夏来。近年来,随着立夏节俗和现代社会生活有机交织,产生更为密切的关系。一些地区不仅保留着吃“五色饭”、喝“立夏茶”、“斗蛋”等传统习俗,而且创造性地将立夏习俗融入当地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多姿多彩的活动,让市民越来越多地感受到立夏节气的传统文化。
养生
重点在养心勿大喜大悲
立夏正逢春夏交接之际,此时养生应顺应四时的变化,重点是养心,以平和过渡到夏季。
我国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即人的精神活动是由心主管的。《内经》亦有云:“心者,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立夏之后,气温升高,心阳旺盛,人们容易烦躁不安,故此时养生首先要调养精神,保持心境平和、心情舒畅、怡然自乐,尤其是老年人,防止心浮气躁、大悲大喜,出现气血瘀阻导致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俗语有云:“心静自然凉”,立夏在精神养生方面可以做一些有助于凝神静气的事情,如读书、画画、写书法、打坐、下棋、听古典音乐等,让烦躁的心平静下来。
从饮食上看,进入立夏后,天气逐步炎热,出汗多,易消耗更多的津液,此时脾胃功能相对虚弱,人们需要合理饮食,以低盐、低脂、易消化及清淡饮食为主,避免贪凉、不洁饮食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急性胃肠炎,可适当多吃酸味的食物,如西红柿、草莓、葡萄、柠檬。立夏之后,人们的作息可以调整为晚睡早起,同时中午气温最高的时候适当午睡或闭目养神半小时,可消除疲劳,预防“夏打盹”的情形。
春夏之交容易发生一种季节性疾病,中医称之为“疰夏”,症状表现为精神不振、疲乏无力、头晕困倦、食欲减退、多汗,或是低热、大便不调等,多因入夏后暑湿渐盛,气候潮湿,脾胃运化失常,湿困脾胃,或素有脾胃虚弱,暑湿伤脾导致。遇到这样的情况,人们可通过调整作息、适当运动,或服用消暑化湿的藿香正气软胶囊等药品来预防。(十堰晚报 记者 罗毅)
□链接
诗词中的立夏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立夏
宋·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