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90后小伙返乡创业成“松茸大王”,用心收获好“钱”景

时间:2023-05-09 08:47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喻波 叶旭升)农村是一个广阔的舞台,近年来,有许多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十堰就有一名90后大学生,利用自己所学专长扎根山区,探索种植高附加值赤松茸。

01

“这个菇更嫩,切出来口感好,这个菇长过了,昨天就应该采了。”正在指导村民采摘赤松茸的小伙叫王君,别看他年纪轻轻,可村民们都叫他“松茸大王”。

当前赤松茸已进入最后的收获期,采摘回来的赤松茸还要经过分级挑选。

王君说,现在每天都可采摘1000多斤赤松茸,其中400多斤鲜货按5斤一件装泡沫箱,发空运到上海,经济效益可观,剩余的赤松茸再进行加工、烘干。

03

赤松茸学名大球盖菇,富含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被称为“平民地里的高档食材”。

今年32岁的王君,大学里学的就是食用菌专业。2012年毕业后,在安徽一家菌业公司工作,在这里他认识了赤松茸,也从中发现了商机,想着赤松茸种植在家乡十堰基本是空白领域。一年后,他辞职回到郧阳区白桑关镇麻峪村,当年就种植了5亩赤松茸。

02

回乡创业第一年,王君就通过种植赤松茸赚钱了,这让他信心满满。第二年扩大规模后,没想到却亏损近10万元,王君一度对种植赤松茸打起了“退堂鼓”。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第三年,王君总结教训,再次进行试种。

07

农业种植就是这样,试错周期长、成本高,出现问题只有来年改正。就这样,通过不断试错,不断地改进,王君的种植技术不断提升,就连教科书里的滴灌系统,他也在实际应用中进行了更改。

再次种植成功后,王君又开始思考,能不能让赤松茸提前上市,抢占市场先机,2015年,他尝试发展大棚多层覆盖种植赤松茸。

08

大棚种植赤松茸对技术的要求更加严格,温度、湿度、光照把控,不能有丝毫马虎。在王君的赤松茸大棚里,始终有一块实验田,用于种植实验和新品选育。

据介绍,大棚种植赤松茸产量很好,一亩地纯产量可达8000斤,效益在3万元左右,产量、品质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09

赤松茸是高投入、高产出产业。为了更好发展,王君还成立了君康食用菌合作社,建立起一栋20吨速冻库和一栋50吨冷藏库。去年,合作社种植赤松茸100多亩,加工野生菌类100多吨,综合产值突破800多万元。

王君表示,他将不断创新,扩大种植规模,将种植技术和模式推广到更多有需要的地方。

编辑:陆兴敏

推荐阅读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