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织密两张网守护群众安全,这些地灾防范常识要牢记

时间:2023-05-12 09:58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伟 通讯员 刘伟 杨战鳌)十堰地质构造复杂,地灾隐患点多面广,为除隐患保安全,全市上下因地制宜增人力、强科技,精心织密“人防+技防”两张网,形成了地质灾害防范上下联动、群策群力的良好态势。

11_副本

5月进入汛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做好防灾应急各项工作。该中心新建的全市地灾防治值班值守“一面墙”格外引人注目,墙上密密麻麻的信息,上至区县、下至村组,应有尽有。地灾防治,人防是基础。发生暴雨、地灾,区域调度是关键,值班值守墙,能实现信息通达、指令畅通。

12_副本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灾防治中心主任刘伟表示,值班值守墙上,显示有十堰所有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干部人员的姓名、电话,十堰地质灾害点多面广,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群策群防,具体到人,假如我市遇到一次强降雨过程,经过分析,某镇处于地灾易发区,地灾防治中心首先会与该镇镇长联系,也能直接联系该地自然资源所的所长或网格专管员,提醒督促他们做好巡查工作,确保工作能直达一线,直达基层,一线的情况也可以及时向上反馈,做到上下联动。

06_副本

据最新统计,全市共有485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滑坡3389处、崩塌197处、不稳定斜坡1241处、泥石流25处、地面塌陷3处,地灾隐患点数量和危害程度位居全省第一。十堰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频发性、不确定性、滞后性等特点,特别是临近汛期,地质灾害发生风险逐渐增大,防治形势较为严峻。

为科学应对地质变化,高质效化解地质灾害风险。近年来,市地灾防控部门加大科技投入,精心设点布局,建起了功能强大的全市地灾防治监测预警管理智慧平台。全市2000多个地质灾害防控点,纳入全面监测。

05_副本

刘伟表示,目前,十堰共建设地灾防治专业监测点2040处,与去年相比,今年又增加了200多处。

十堰对2000多处重点地质灾害建有专业监测的预警点,即是将专业的监测设备安装在滑坡体上,若发生任何滑动、变形等异常变化,现场信号会第一时间传导给智慧平台,平台会按照严重程度,做出四种不同的提示报警。四种提示报警分为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最严重预警是红色,一旦发生预警,智慧平台会显示灾害情况,平台同时会将灾害情况通过短信的方式发送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手机上。

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灾情2起,均在竹溪县,未造成人员伤亡。实现成功避险1起,避免人员伤亡1户4人。十堰创新打造的“人防+技防”上下联动地质灾害防控网,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十堰地质灾害易发点该如何防范治理

强降雨,是十堰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因。面对十堰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的实际,该如何防范和治理易发地质灾害的隐患点位呢?对此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5月9日是个雨天,市、区地灾防治部门和省地质环境总站工作专班人员来到张湾区方滩乡转头沟村梁家院滑坡体处,查看安全状况、研判调整治理方案。

07_副本

梁家院滑坡是十堰一处典型的地质灾害易发点,该地于2020年10月6日发生滑塌变形,滑塌体积约12000立方米,滑坡前缘挡墙被冲断,排水沟被掩埋,滑塌体堆积约4米。

该滑坡涉及面积21000平方米、体积约178500立方米,威胁坡脚处59户176人,威胁资产约3037万元。灾害发生后,附近居民迅速撤离到小区对面的临时安置房内,后对滑塌土石方进行了清理、居民适时回迁。

目前,为彻底消除滑坡点潜在风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灾防治中心实施24小时人工巡查和技防联网智慧监控双管机制,立项治理已经全面启动,费用约在1306万元。

04_副本

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市共出动7077人次巡查3129处隐患点,因灾撤离83户219人,开展演练608次18679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气象、应急、水利、文旅、交通及省总站等多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风险会商19次,发送提醒短信10万多条。全市已划分了137个单元、960个网格,充实了地灾防控网格责任人、管理员、协管员、专管员、信息员“五员”近3650人。累计争取中央、省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补助资金9432万元,涉及重特大地灾隐患治理搬迁项目10个,获批项目数量及资金量位列全省第一。十堰承担的专业监测预警建设任务284处,占全省892处的32%,任务量全省第一。

为应对防范山区地质灾害,今年十堰地灾防治部门创新思路、优化方案,全新推出“两思三问四到位”工作法,树立极值思维和底线思维,时刻绷紧防灾为民“安全弦”,查摆突出问题,补短板,保安全。

防灾减灾常识多 专家来支招儿

眼下已进入5月防汛期,十堰山区地质灾害也进入了多发高发期。十堰地区多以暴雨引发的地质灾害最为常见,地质灾害的类型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14_副本

那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没有防灾减灾的一些好方法、小技巧呢?

地质灾害发生前有以下自然现象:

(1)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或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水水位突变、水色突然浑浊或翻砂、冒气等异常现象;

(2)动、植物异常,如蛇挡道,蚯蚓上路乱窜,蚂蚁成群结队搬迁上树,猪、狗、牛、羊、鸡等惶恐不安、不入窝圈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崩塌灾害发生的主要前兆特征有:

(1)前缘时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2)山坡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可嗅到异常气味;

(3)偶尔听见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的声音; 

(4)出现热气、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

(5)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

滑坡灾害发生的前兆特征有:

(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2)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驰,小型坍滑现象;

(3)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发出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4)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 

(5)动物惊恐异常,不安乱窜,植物变态,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前兆特征有:

(1)动、植物异常,不安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2)山谷中传出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 

(3)长期降雨或突降暴雨要注意防范泥石流。

01_副本

山区在每年的5月至9月是汛期,降雨量集中,尤其是强降雨持续降雨期间,极易产生山洪,特别是6月中旬至8月底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段。当遇到山体滑坡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当遇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专家指出,出现地质灾害要紧急撤离,不管是白天还是夜间,保护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如果在生活中发现有地质灾害的迹象,要在第一时间离开风险区,同时提醒周边群众迅速撤离。发现出现地质灾害时,也可拨打110报警,110将立刻通知相关单位,迅速采取处置措施。

编辑:陆兴敏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