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蒋巍 陈剑峰)洗个热水澡,对常人来说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然而对于失能、半失能人群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在十堰,一种助浴服务正悄然兴起。
助浴服务悄然兴起 帮特殊人群“澡”回幸福
在张湾区花果街道铸一新村,助浴师张显斌和他的同伴拿着专业设备,准备为一位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杨凤英老人今年80岁,腰部和腿部做过手术,行动不便,平日都是女儿给她进行简单擦拭清洗。进屋之后,张显斌先给老人测量体温和血压。
张显斌告诉记者,除了了解老人的血压和体温是否正常外,还要了解老人当天有没有其他的不适,也会检查老人身体表面有无褥疮或破损。
评估完成后,助浴师们开始在卧室床上铺上隔潮垫,放上充气浴槽,将热水加到洗澡机里。
张显斌表示,因为很多卫生间比较小,在床上给老人洗澡比较方便,洗澡机可以设定温度,一般老人洗澡温度在37至38度,还可以加热。
等到水温合适后,助浴师在家属协助下,把老人抬进浴槽中,然后将浴槽充满气,并在老人耳中塞入棉球防止进水。等到家属帮老人脱去衣物,助浴师在老人身上盖上一条大浴巾,便开始进行淋浴操作。
淋浴过程中,老人身上一直会盖着浴巾,除了遮挡隐私,还可以保持身体温度,防止感冒。洗澡机可以容纳50升水,完全够一个人用,脏水则通过浴槽的排污口流出,保证浴槽里都是净水。大约三十分钟,老人洗浴完毕。
张显斌介绍,从2022年年底开始,上门助浴在全国各大城市兴起。目前,他们这个团队刚刚在十堰开展这项业务,已经为十几位失能老人提供上门助浴服务,收费标准是199元/次。
为老助浴市场广 服务保障需完善
助浴师服务,一定程度缓解了老年人洗澡难的问题。但是和其他的新兴服务一样,起步之初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眼下助浴行业有哪些潜在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提供助浴服务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固定助浴室,多设立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内,还有一类则是像张显斌团队一样的上门助浴。艳湖康养中心是我市成立比较早的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机构,除了为院内的老人提供助浴服务,也对社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
今天,康养中心要服务的是玉龙阁小区的王化彩老人。老人今年80岁,几年前因脑梗半身不遂。老伴孟吉友88岁,行动也不是很方便,老人的洗澡成为了家里的难题。
康养中心的护士长封美玲介绍,给老人洗澡,首当其中要考虑的就是安全问题,助浴师应当随时关注老人的身体变化,哪怕是一些很小的细节,如果不注意就可能造成大的事故,也要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
除了安全问题,一些老年人对陌生人给自己洗澡,也不容易接受。
花果街道铸一新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肖杨蕊介绍,老人们除了不太能接受陌生人给自己洗澡之外,还认为儿女不在家,不方便。
除此之外,成本问题也制约着上门助浴的推广。不少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开展的有助浴服务,仅局限于经常来机构就诊的老人,他们往往采用免费助浴的形式来获取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机构的信任。
封美玲表示,每次上门服务需要最少3个人,人员的成本最低300元,很多家庭接受不了这个费用。
虽然有种种困难,不少社区养老机构表示,上门助浴正在成为失能老人的刚需,他们也在积极尝试让这项服务举措落地。
肖杨蕊介绍,社区里60岁以上老人有1000余人,80岁以上老人有180人,其中失能老人有将近500人,需求量大。
据了解,2016年,一种长期护理险开始在国内试点。2020年,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现已增至49个。经定点机构评估、符合享受长护险标准的失能人员,可纳入保障对象,以此帮助失能人员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去年2月,“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发布,明确支持社区助浴点、流动助浴车入户助浴等多种业态发展。培育一批专业化、连锁化助浴机构,研究制定老年人助浴服务相关标准规范,加强养老护理员助浴技能培训等。我市也在积极推行15分钟服务圈,通过社区养老机构,给老人提供助行、助餐、助浴、助洁五助上门服务。
编辑: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