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全市“能力作风建设标兵”推荐选树中,涌现出一批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业绩突出的先进典型,营造了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为把能力作风建设工作引向深入,“十堰基层党建”微信公众号分期推出“能力作风建设标兵”优秀事迹展示,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
李龙倜:勤勉敬业护理人 铿锵玫瑰天使心
市太和医院护理部党支部书记 主任 服务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 图书馆馆长
她率先建立国内磁性护理模式,牵头建立六位一体服务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全国150余家单位学习并推广磁性护理模式,被央视报道12次,磁性护理走向全国、走上国际,带领团队荣获国际质量创新奖等180余项荣誉。带领团队开展各类培训,把生命急救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培训50余万人次;心系困难患者,为患者积极争取医疗救助政策,累计帮扶1093人;引领护理学科成为湖北省护理临床、“十三五”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和16个省级、4个国家级护理培训基地,为全国191家医院培养专科护士263名。个人先后荣获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个人、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系列荣誉,现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代表。
吴迪:扎实为民建城 彰显城市温度
市住建局城市建设科科长 机关一支部书记
他长期从事城乡建设工作,历经村镇建设、城市建设等综合性岗位锻炼,成长为城建工作行家里手。在村镇建设岗位上,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政策资金支持,助力全市26.61万户贫困户住房安全得以保障,97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网项目建成投产,268座垃圾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十堰村镇建设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在城市建设科岗位上,组织编制城乡人居环境建设规划、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方案等多项统筹规划,抢抓上级有利政策,推动城建项目谋划争资,老旧小区改造提档升级,海绵城市标准推广取得有效进展,城建项目投资完成率居全省前列,积极争取十堰市成为全省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试点城市、海绵城市示范创建备选城市。个人先后荣获湖北省第七届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创建先进个人、十堰市“经济发展”先进个人。
张豪勇:践行文旅担当 提升城市魅力
市文化和旅游局办公室主任
他高效做好办公室日常上传下达、办文办会、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局机关连续多年荣获档案达标先进单位、政务公开先进单位、平安建设先进单位、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双拥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今年以来,他带领办公室共办理签阅2335件,报送各类汇报材料80余份,充分发挥了参谋助手和行政中枢作用;处理群众信访投诉47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切实为群众分忧解难;积推出通版、整版等大幅专题宣传报道10余篇,不断提升宣传工作水平;筹备召开全市文旅系统各类大型会议20余场次,协调统筹十堰市参加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第二届中国(武汉)文旅博览会、2023年十堰文旅春季系列推介会等活动。2020-2022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张志劬:落实医保惠民 保障病有所依
市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科科长
他扎根医保事业11年,持续深化“医疗、医药、医保”工作,不断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参保率连续多年在95%以上,所负责的待遇保障工作长期处于全省第一方阵。他率先在全省创新研究医保支持商业医疗保险工作,最早形成较为成熟的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十惠保”方案,破解参保人员因罹患重特大疾病,经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费用(医保目录内自付费用和医保目录外自费费用)过重难题。他平稳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等多项改革,我市参保人员在制度间实现同城同待遇。个人多次获评系统内“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23年,获评十堰市“经济发展”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胡明茂:搭建科研平台 竞速创新赛道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他任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期间,全力组织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的组织工作,为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人群创造良好工作环境;积极联系省外高层次(杰青、优青、长江学者等)专家进校指导项目申报;采用周报制压实压牢工作制度,为去年申报218.42%。促进项目和成果的建设与申报,学校作为参与单位获批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学校2022年服务地方项目经费比2021年增长超过60%。对平台进行分类推进,积极申报基础研究平台、应用研究平台、成果转化平台、中试基地平台等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抓紧对窗口性指标平台重点跟踪,学校获批储能与动力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参与湖北隆中实验室建设,依托平台拓展科研项目合作,汇聚资源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阮绪芝:医德双馨育桃李 三尺讲台铸芳华
湖北医药学院研究生院院长
她从教36年,坚持初心潜心育人,始终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生为本,在课堂上对学生言传身教。她从事管理工作,立足岗位职责,以学校“升大”“申博”和“双一流”建设为目标,主动思考,对标对表,从建设的政策条件、学校现状与差距、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为学校内涵建设出谋献策,并取得卓有成效的成绩。学校临床医学已进入ESI全球前3‰,是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研究生培养规模、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不断扩大,学校研究生人才质量再上新台阶,获得十堰市履职尽责先进个人、十堰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张斌:初心不负留大爱 忠贞教育铸师魂
原汉江师范学院教务处副处长 评建办副主任
“他是一名深受每一位学生喜爱的老师。”这是他生前所带班级学生对他的一致评价。在课堂上,他竭尽全力授业解惑,始终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受到了学生们的真心爱戴。疫情期间,他放弃休息,组织教师开展线上教学培训,确保了14000多名学生的线上教学。学生返校后,他主动利用休息时间为学生们授课补习。主动肩负起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师范类专业认证和学士学位评估的重任,组建工作专班攻坚,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最紧张的时候,连续3个多月没有休息过一天。在牺牲前三天出差的动车上,他仍在与同事们研讨工作报告修改事宜。他先后主导开展了学校第一批在线开放课程和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学校升本以来第一批教学“明星”的评选、积极推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和实施。个人先后获十堰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十堰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汉江师范学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林辉山:引领学生成长 共促学生就业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创新创业学院)主任(院长)
他长期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研究工作,深入探索实践“课赛融合”教学改革,助推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省级以上集体奖和单项奖103项,排名全国职业院校第52位。主持编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材1本,参与的1个项目荣获第九届省级教学成果奖。他促成学校具备了完善的大学生生涯辅导体系,并获批湖北省首批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学校创业孵化基地2次被教育厅认定为“湖北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被省科技厅认定为“众创空间”和“校园科技创业孵化器”。作为第一指导教师,个人曾荣获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二等奖)2项、铜奖2项,湖北省金奖5项、银奖2项、铜奖2项,被国家、省、市多个创新创业大赛主办方、多个上级主管部门聘请担任评审专家或创业导师,荣获“十堰市五一劳动奖章”和校级“匠心名师”等多个荣誉称号。
张友恩:守护心脏的“生命卫士”
市人民医院心脏病中心党支部书记 主任 临床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湖北医药学院第三临床学院副院长
作为心脏病学科领头人,他带领团队一举建成“中国胸痛中心”“中国心衰中心”等医疗高地;他高度重视专科专业的发展,成功开展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等新技术、高难度手术近400例。作为知名心脏病专家,他用精湛的医术服务患者。手术台上,身着30多斤重的铅衣,迎着射线辐射,圆满地完成每一场的救治;基层服务中,主动参与“323攻坚”等义诊活动20余次,服务群众1200余人。作为著名教授学者,他积极构建省市“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防治网络”,指导帮扶基层医疗机构单元建设30余次。主持参与全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主持“国自然”“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论文10篇。先后荣获湖北省“医学青年拔尖人才”“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十堰市政府“专项津贴专家”“优秀中青年拔尖人才”等表彰。
左可方:传承中医精芒 造福一方百姓
市中医医院心脑病科党支部书记 主任
他20余年如一日奋战在临床一线,从事心脑病预防及诊疗工作;他厚植为患者服务情怀,奉行一站式精准诊疗,让老百姓花最少的钱看好病。他勤学古训、熟读经典、广拜名师,练就真功夫、硬本领,救治了无数急危重症及疑难杂症病人;他工作积极创新,不断开展心脏介入、中西医结合治疗终末期心衰等新技术,在他的带领下,科室品牌、患者口碑不断提升;他敢于担责,在新冠疫情之初,主动请缨,支援一线,率先使用中药参与新冠肺炎救治,发挥了较好作用;他心系公益,坚持节假日参与志愿服务,为行动不便患者上门诊疗、送医送药。因工作突出,成绩优异,被评为十堰市名中医,先后被授予“十堰市优秀中青年拔尖人才”“十堰市卫健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编辑: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