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马凯俊 赵向军)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各地立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着力培育和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通过打造“一村一品”,带动农业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实现了业兴人和、富民增收,鼓起农民的“钱袋子”,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王家学村就是其中之一。
山顶松沙盖帽、山间果树缠腰、山底瓜果飘香,王家学村面积虽然不大,但是种植的水果品种有十多种,在这里可以基本实现“水果自由”。
记者在王家学村看到,金灿灿的枇杷挂满枝头,村民正忙着采摘。据了解,王家学村目前有200多亩枇杷树,年产果实近30万斤。
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波表示,村里的枇杷产业收入可占水果产业中的10%至20%,人均年增收2000至3000元,村里的种植大户仅通过售卖批发就能收入几万元。
记者在田间、路边看到,村里还种有杏、桃子、梅子和草莓等水果。王波介绍,王家学村山高林密,村民可耕种土地较少,坡地较多,适合种植水果。
现在村里的小水果产业发展的红红火火,但起初动员村民参与时并不顺利,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村干部就在自家地里带头试种。王波介绍,他们组织会果树修剪的人员到田间指导,面对面教学,县里也组织培训,通过老师讲解管理方法,来提高水果的品质和产量。
有了试种的成功经验,加上近年来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好政策,村里的交通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一条条四通八达的乡村路,盘活了沿线的鲜果山地,越来越多的村民们开始种植小水果。
村民曹大清告诉记者,山头的一片都是他家种植的水果,有枇杷、梅子、桃子、草莓、香瓜,四季水果不断,仅依靠销售水果,一年最多销售额度达6万元。
王波介绍,水果销路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当地形成产业后,商贩自己上门采摘;二是村民自己售卖给华西去批发市场;三是游客前来体验采摘。
小水果让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发展产业的劲头也更足了。现在王家学村果园面积达到了600多亩,有樱桃、梅子、杏子、枇杷、西瓜、香瓜等10多个品种,小小水果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甜蜜力量”。
王波表示,现在村民一年的人均纯收入在15000元左右,下一步他们将进行品种改良,再增加农家乐和娱乐设施,留住游客,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达到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的目标。
编辑:李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