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周鑫 实习记者 余雪妍)今年以来,竹溪县围绕“用好水资源、做好水文章”这条主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进生态产品价值高效转化,创新探索取水权交易新路径,采取以“取水权”为质押,提供金融支持的方式,盘活水利自然资源资产,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
在竹溪县城北大道,竹溪高端饮品加工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繁忙,部分建筑主体已经完工。这个项目是竹溪县今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樟泉饮品的二期扩展项目。
竹溪县樟泉饮品有限公司运营负责人邬超介绍,竹溪的水质非常好,再加上现在和西安交大科学研究院在做一些强强联合,希望利用技术把这些产品做一些延伸,做一些放大。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从落地、开工到现在,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推进的速度之快是他没有想到的。除了建设方的加班加点,与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是分不开的。在建设初期,因流动资金困难,扩建项目迟迟动不了工。关键时期,一笔20万元贷款的到帐,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邬超表示,这个20万元是用取水证贷款的,当时是政府作为一种新的探索和改革,因为取水证也是一种资源。
竹溪县处于汉江支流堵河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水资源丰富,全县境内有大小河流197条,多年平均水资源量35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23.6%。正因为如此,全球著名品牌挪威VOSS矿泉水在境外唯一生产基地已落户在竹溪。
竹溪县水利和湖泊局工会主席陈飞飞介绍,水质比较好,它有高锶、富硒、低钠、弱碱、软水的特征,目前在全县境内探明的这个泉眼400多处,可开发的有11处,矿泉水量达到2000万吨,前景比较广阔。
竹溪县有大大小小80多家水产品企业,它们有一个共性:流动资金短缺。如何将“水资源”变成“水资产”,释放更大的生态红利和经济效益呢?竹溪县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于今年4月推出了以取水权为交易在银行进行质押贷款制度。
竹溪县水利和湖泊局工会主席陈飞飞介绍,国家水利部联合发改等一些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水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到用水权交易要创新方式,所以多方考虑后,竹溪决定采取取水权的方式,把水资源变成水资产。
因为无律可循,竹溪县摸着石头过河,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下,打通内部壁垒,各部门通力协作。随着“取水权”质押贷的落地,大大激发了竹溪县水产品企业的发展活力,樟泉饮品成了十堰市第一家受益企业。
竹溪农商行信贷部负责人刘顺林介绍,尝试用取水权,年出水量换算成销售价值,估算出45万评估价值,然后为他办理了一笔20万的的取水权质押贷款。
竹溪农商行通过对企业的取水权进行评估,并通过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对取水权进行质押登记和公示,再由当地行政审批局进行背书,有效规避质押操作风险,保障了银行和企业权益。
竹溪县樟泉饮品有限公司运营负责人邬超表示,一个工作日之内就把钱发到位了,非常快捷有效,对企业来讲也是一种很好的鞭策。
“变则通,通则久”,竹溪县将深入探索水资源价值实现路径,不断完善水权交易机制,激发市场活力,持续推广绿色发展模式,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吕前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