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龚亮 通讯员 方金柱)今年9月28日是第17个世界狂犬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为了同一健康而努力”。市西苑医院(太和医院西苑院区)感染科主治医师谢永发提醒,狂犬病在防不在治,不要与猫狗等动物亲密接触。
没有特效药,死亡率近乎100%
谢永发介绍,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和动物共患的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一旦发病,病死率近乎100%。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临床大多表现为狂躁不安,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症状。”谢永发说,典型症状是恐水现象,饮水时,甚至是听到水声就会出现吞咽肌痉挛,不能将水咽下,即便口极渴亦不敢饮水。
狂犬病在防不在治
“狂犬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谢永发说,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主要传染源,最常见的是狗和猫,其次为猪、牛、马家畜,以及狐、狼、蝙蝠等野生动物。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皮肤破损传播: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后,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二是直接接触传播:身上有伤口,直接接触了狂犬病毒也会感染。少数可在宰杀、剥皮、切割等过程中被感染。
狂犬病的重点“在防不在治”,被可疑动物咬伤之后,一定要高度重视预防发病,正确处理伤口,尽早接种疫苗是降低发病率的关键。犬伤暴露后预防处置分为三级。及时、规范的暴露后预防处置,能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当被可疑动物致伤后,需要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就诊,根据医生判断的暴露分级,做好及时、规范的暴露后预防处置,有效预防狂犬病。
其中,Ⅰ级暴露即完好的皮肤接触动物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市民若接触后可清洗暴露部位,无需进行其他医学处理。Ⅱ级暴露则是裸露的皮肤被轻咬、轻微抓伤或擦伤,无出血。处置措施(一洗二消三免疫),即一洗用肥皂水(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约15分钟;冲洗时水流方向与伤口创面成一定角度。二消用含碘制剂或苯扎氯铵溶液等涂擦、消毒伤口内部。三免疫接种狂犬病疫苗。Ⅲ级暴露即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有出血;或是破损皮肤、开放性伤口、黏膜(唇、眼等)被舔;或是暴露于蝙蝠。处置措施:除完成Ⅱ级暴露的“一洗二消三免疫”程序外,还需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谢永发提醒,如果不幸被狗咬伤后,应尽早去医院检查是否感染了狂犬病毒,一旦确诊,最好的办法就是隔离和治疗,通过隔离或对症治疗,目的是为了减少患者痛苦,同时也避免咬伤和感染别人。
编辑:朱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