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刘俊汶 通讯员 付清裕 杨贇)11月23日,由十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张湾区教育教学服务中心协办的“2023年十堰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暨实践体验展示交流活动”,在东风61小学报告厅举行。
十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丁海燕、张湾区教育局副局长张红萍、张湾区教育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刘鹏、郧阳区教学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孙兆强、东风61小学校长曹利利出席活动。十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教研员朱艳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陈静和城区学科教研员丁昌爱、贺敏、计耀强、张婷婷,丹江口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负责人谢秀丽及任课教师约200人进行现场观摩,其他教师收看现场直播。本次展示交流活动分为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实践体验展示汇报等环节。
东风61小学副校长孔甦致辞。十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丁海燕对教师提出了要求,要加强新课标学习,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加大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力度,切实提升思政课程实效。
课堂教学,寻道觅法。东风61小学杨静执教二年级《新中国的生日》,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认一认、唱一唱、拼一拼、演一演”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知道国旗、国歌、国徽是伟大祖国的象征,懂得要爱护它们、尊重它们。东风61小学黄雪瓶执教五年级《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她结合学生认知,围绕三个维度,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充分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柳林小学罗述艳将《圆明园的诉说》与《圆明园的毁灭》进行跨学科融合,罗老师利用图片、视频,揭露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历史,激发发奋图强的使命感。
教之有“道”,“研”续精彩。东风61小学教务主任易玲敏比对杨静、黄雪瓶老师的课,她指出同一主题不同学段的教学要根据学情进行设计与优化,将大单元作为知识内容整合架构的支撑点,既要关注课时教学内容的相对完整,也要注意单元结构的相互融通,更要聚焦书本知识与真实世界的关联。现场教师踊跃发言,畅谈收获和体会。
活动引领,协同育人。下午,柳林小学教务主任陈锐以录像课《无毒青春 健康人生》一课为例,结合学校工作实际,以《立足课堂落实核心素养 实践活动开发课程资源》为题,从教师研读课标、分析教材,寻找小学道德与法治与其他学科的契合点,加强家校社会链接,设计多元主体活动,丰富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汇报。市人民小学黄越男老师以《整思政课程资源 提升协同育人实效》为题,从巧借资源,拓宽育人主渠道,开发资源,整合育人策略等角度,阐述了思政实践活动与语文、数学、劳动、科学、美术等学科的整合,充分发挥各类课程协同互助效应,丰富思政课程体系,提升育人实效。东风22小学副校长孟梁一珠的《探寻生态教育新思路 释放思政课程新活力》,从加强课程管理、培育名师骨干、借力优质资源、融合提升发展等方面,通过教学案例、活动案例,从“小切口”讲“大道理”,推动“生态思政小课堂”与“生态文明建设大课堂”同向同行,让思政教育走“新”更入“心”。
研修共促,总结提升。十堰市教科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陈静做总结发言,她阐释了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明确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本质联系和不同侧重,对今后教学教研工作提出了要求,教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要研读新课标,转变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反思和提升。
与会教师深受启发和鼓舞,表示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用实际行动为我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落实新课标,践行大思政,再添新活力。
编辑:陈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