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杨爱华 通讯员 李文琴 范风云)为进一步加强教联体成员校的沟通与交流,达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实验中学教联体正式启动了骨干教师优质课送课活动,其中四位区级骨干教师赴市实验中学朝阳路校区开展送教活动。
本次送教活动分示范课、评课议课两个环节。各环节活动推进扎实,教学研讨深入,开启了教联体教学融合发展新路径。
第一堂物理课,由实验中学物理教师李恩老师讲授的八年级物理《眼睛与眼镜》,这节内容是在凸透镜规律成像规律后,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特点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下进行教学,但学生很难灵活运用凸透镜成像特点来解释眼睛的成像原理及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因此李老师通过实验演示和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在一问一答中化解了知识难点,在实例讲解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加深了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教学目标得以有效达成。“李恩老师的课板书清晰,语言流畅有条理,能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实时反映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能结合物理现象给予解析,使学生易于接受。”课后物理教师宋冉这样说到。
第二节英语课由代琴老师讲授《八上sectionB》的内容,课堂上代琴老师以机器人大赛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个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注重对学生的指导,教学形式多样,注重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重点知识的落实方面,代老师展现了自己良好的专业素养,知识点的讲授注重循序渐进,充分考虑学情,充分尊重学生,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情境创设的步步代入中,实现了知识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代老师的课堂设计巧妙,特点鲜明,充分挖掘并开发教材资源。基于教材、立足课堂、注重学生的语言基础,注重在创设的情景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内化知识重点。”课后八年级备课组长英语教师陈彩凤进行了总结。
第三堂课,实验中学语文老师董永莉老师讲授的作文课,她以温馨的家庭视频导入课堂,瞬间激起了学生们的情感共鸣。接着,让学生们回顾自己写家庭生活类的作文时常出现的失误,学生们各抒已见,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困惑。董老师以材料为依托,引导学生提炼作文选材方法、写作技法。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施策精准,教态自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展现了老师独特的魅力和较高的专业素养。“董老师的这节作文课,教学体系完整,发掘身边素材,独具匠心,优化指导,激活写作思路,多元的教学评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总之,董老师的这堂作文课,在润物细无声的指导中得以掌握,是一堂难得的好课。”语文教师范风云进行了总结。
第四堂课,周成超老师讲授内容为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气候》,本节内容知识难点多,区域跨度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周老师在仔细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根据知识体系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借助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在问题情景的有效创设下,逐步将学习引向深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小组协同学习、分享展示中让知识难点得以突破,知识重点得以突出,整堂课学习氛围浓,师生互动热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周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调整,问题链的有效设计,开启了新的方向、新的思考,真的是受益匪浅。”评课过程中朝阳路校区地理教师罗静说到。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评课环节,执教老师从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说课。听课教师坦诚布公,分别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教学素质的达成、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效果的呈现等几个方面进行点评。四节高水平的示范课,令听课老师深受启发,学生收获满满。评课后,老师们还结合各自的教学实践、经验,共同商讨新中考背景下的复习备考策略及对新课标的解读落实策略。
教育之路,如长风破浪,唯有坚持,方能行稳而致远,本次送课活动,是思想的碰撞、理念的交流、方法的探讨,是教师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有效平台,更是教联体资源共享、教师共研、校区共建的有力落实。通过本次活动,促进学校老师在课例实践中学习,在评课反思中感悟,为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两校区定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互通互研,互助互进,共同为实现茅箭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努力。
编辑:陈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