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州两会观察·咸宁 | “立柱架梁”筑根基 高质量发展起新势
今天的《市州两会观察》,我们走进咸宁。今年咸宁《政府工作报告》中,“立柱架梁”成为关键词,咸宁坚持谋划一系列打基础、管长远的项目,不断夯实发展底盘。
今年咸宁《政府工作报告》交出一份亮眼提气的“成绩单”,一个个重大项目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武咸快速通道天子山大桥、咸宁长江综合门户港等一批基础性、支撑性、牵引性强的重大项目取得关键性突破;德国负碳材料、华润蒲圻电厂三期等5个百亿级项目顺利开工。其中,投资15亿欧元的德国负碳材料项目,是湖北省历史上最大外商独资项目,为高效利用咸宁188万亩楠竹资源找到了出路。
德国碳塑科技公司创始人Torsten Becker:“从政府到一些企业家给到我们很多政策和帮助,我们也是看到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产业集群,觉得咸宁是最好的选择。”
奋力推动经济稳健增长,咸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持续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聚力111个新增长点,全力服务好华德力新材料、通宇通信、嘉创芯片封装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就在本月,总投资20亿元的嘉创半导体芯片封装测试项目在咸宁嘉鱼正式开工,将建设近5万平方米净化车间,产品将广泛应用于存储、光伏、汽车电子等领域。
湖北省嘉创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东海:“预计在1月底到2月初封顶,8月份会实现批量性导入,在2024年底会实现年产能10亿元左右的产量。”
咸宁市人大代表、咸宁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吴涛:“制定百个重大项目责任清单,每季度组织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出台项目建设调度机制,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速,扩大有效投资。”
咸宁还提出,要从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做优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奋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咸宁市两会列席人员、咸宁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冰生:“坚持‘一周一调度’,及时消除‘痛点’,破除‘堵点’,解决‘难点’。力争完成技改投资150亿元以上,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以上。”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先华 章珩 阴志维 咸宁台 赤壁台 通讯员 蔡祖峰)
编辑:陆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