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赵慧 通讯员 黄卉)清明将至,很多市民准备扫墓、郊外踏青。十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市民朋友,蜱虫即将进入活跃期,在拥抱大自然的时候,要提防身边潜伏的蜱虫,一旦被叮咬,易引起局部感染,也可导致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蜱传疾病,严重时甚至致命。
蜱虫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犬豆子、八脚子等,通常寄生在鼠类、家畜等体表。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不等。蜱虫一般寄生在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如头皮、耳后、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蜱离开动物后附着草上,可叮人、吸血。蜱虫依靠吸血存活,吸饱血后,虫体膨胀后如黄豆大小。
01什么情况下易于被蜱虫叮咬?
目前蜱虫在我国各省(区、市)都有分布,人们全年均可发生与蜱虫接触的机会,但蜱虫在温暖的月份(4月至9月)最为活跃。当我们在户外遛狗、露营、园艺、采茶、耕种或打猎可能会与蜱密切接触。许多人在院子或社区里也会感染蜱虫。
▲正趴在草间等待猎物的蜱虫
02蜱叮咬后会有什么危害?
蜱是媒介生物,携带有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常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使人患病,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森林脑炎、蜱传出血热、Q热、蜱传斑疹伤寒、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巴尔通体感染等,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较轻微,其中,部分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死率可超过10%,还可引发人间接触传播,造成聚集性疫情,但如果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可显著降低疾病重症率和病死率。
03人被蜱叮咬后,应该如何处理?
如果发现蜱虫附着在皮肤上,应尽快清除蜱虫,不要扭曲或猛拉蜱虫,这会导致口腔部分脱落并留在皮肤中。清除蜱虫后,用碘酒、酒精或肥皂和水彻底清洁叮咬部位和双手,必要时及时就医。如果你在清除蜱虫后的几周内出现发烧、乏力、肌肉酸痛等,请尽快就医,告诉医生最近被蜱虫叮咬的情况,叮咬发生的时间,以及最有可能在哪里感染蜱虫。
04如何防蜱?
由于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因此外出游玩时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驱蚊液,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进入室内前检查蜱虫。蜱虫可附着在衣服和宠物进入室内,要仔细检查外套、背包和宠物,发现蜱虫应及时清除。进入室内后两小时内淋浴可降低蜱传疾病的风险。
(以上图片由十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编辑: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