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戏、刷视频......习以为常的解压方式却暗藏着网络陷阱。近日,十堰经开发区两名学生因玩游戏被骗,损失一万多元。民警提醒家长,此类骗局专门针对未成年人,请务必提高警惕!
免费领皮肤?被骗7000元
4月4日,10岁学生小刘在家写作业时,拿着爷爷的手机翻阅学习资料。见爷爷外出后,小刘打开“快手”刷起了短视频并下载了一款游戏交友APP。刚登上APP,就有一位陌生网友主动加其为好友,发来消息称可以免费送游戏皮肤。
小刘信以为真,添加对方为微信好友,又根据对方要求安装了“屏幕共享”软件。随后,对方冒充警察对小刘进行恐吓,表示小刘隐瞒未成年人的身份导致皮肤赠送失败,账号也被冻结,需要配合调查。
涉世未深的小刘按照对方提供的步骤操作了转账,骗子利用“屏幕共享”获取了转账验证码转走9000元。为加深小刘的信任,骗子得手后竟给小刘转来2000元,同时承诺剩下的钱会在次日返还。
等到晚上爷爷回家看到手机上的扣款记录时,才发现孙女被骗,急忙赶至十堰经开区公安分局报案。
买账号,被骗近7000元
无独有偶。4月5日,13岁学生小赵也在母亲的陪同下来到十堰经开区公安分局报警,称在手机刷“抖音”视频时看到有人卖游戏账号,就通过视频评论区留言添加对方为QQ好友。
随后,小赵通过扫码的方式支付了100元,对方很快发给小赵一串账号和密码,可小赵在自己手机上输入这串数字后却发现登录失败。
对方告知小赵系未成年人,需要使用家长的手机进行审核绑定后才可以正常登录。小赵趁妈妈午休时,使用妈妈的微信、支付宝扫码支付了5笔共计6794元的“审核”费。
就在小赵想要继续支付时,反诈中心打来了警示电话,小赵的妈妈才发觉孩子遭遇了诈骗。
警方提醒,各位家长要密切关注和加强未成年子女的安全防范教育。提醒孩子不要轻信“免费送皮肤”“低价售卖游戏账号”等广告,不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点击不明链接、不下载非官方APP,更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号、支付账户及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遭遇可疑情况时,要保持冷静及时和家长沟通并报警求助。(秦楚网 记者 秦洪涛 通讯员 郑兰君)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