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正手持电钻在法桐上打孔,随后插入药剂。
提起法国梧桐(以下简称法桐),十堰不少市民对其是又爱又恨,爱的是法桐树形美观,有极强的抗烟、抗尘能力,是“行道树之王”。恨的是每到结果季节,球果开裂,飞絮四处飘散,吸入呼吸道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近年来,针对法桐飞絮情况,我市园林部门采取多种措施,经过近两年治理对比情况来看,目前部分道路抑制“法桐炸毛”初见成效。
通过给法桐“打针”,治理飞絮初见成效
4月19日下午,记者在车城西路看到,市园林绿化管理局工作人员正手持电钻在法桐上打孔,随后将一瓶药剂呈45°斜插入小孔。
“插入的药剂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抑制花芽的形成,从而控制坐果量,让树木少结果或不结果,减少果球脱毛困扰。”市园林绿化管理局植保站负责人李少青介绍,药瓶通过小孔插在法桐树干上,让树木自然吸收药剂,以此抑制恼人的飞絮。
“你看这条路上的法桐,是不是果子都很少,即使有果子,也非常小。”记者顺着李少青的指引发现,东岳路两旁的法桐果实确实要比其他地方少,地上散落的飞絮也少得多。
“几年前,投诉东岳路上法桐飞絮的市民非常多,但这两年几乎没有了。”李少青介绍,3年前,他们把东岳路作为试点,给法桐钻孔插药,以此抑制飞絮。如今,从法桐的坐果量和市民反映来看,效果非常明显。
目前,园林部门已在东岳路、云南路、汉江路等路段给法桐钻孔插药。李少青表示,今年重点对车城西路法桐进行“绝育”,并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广。
治理飞絮还有这些妙招
据了解,除了给法桐“打针”外,园林部门还有两个妙招治理飞絮。
去年冬天,市园林绿化管理局组织工作人员对城区多处路段的法桐进行大规模修剪,尤其是剪掉结果多的中段枝条,从而降低来年树叶、球果的数量,减少飞絮。
另外,到了法桐飞絮季节,园林部门还会在夜深人静时,组织洒水车用高压喷水的方式,对法桐进行冲洗,并及时清扫掉落的飞絮、枯枝。
李少青建议,一般10时至16时是法桐飞絮高发时段,户外锻炼等活动尽量避开此时段。市民外出时尽量做好防护,戴口罩和眼镜,避免飞絮进入口鼻眼;皮肤容易过敏者,外出时可选择长衣长裤,防止裸露在外的皮肤接触到飞絮。(记者 叶楚榕)
编辑: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