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立夏 郑桢桢
“多亏了人医康复中心,我现在已经回到工作岗位了!”回归岗位第一天,39岁的狄女士迫不及待地跟十堰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王德利报喜。8个月前,她因脑出血导致左侧肢体瘫痪而一度绝望,后来经过市人医康复医学中心的悉心治疗,生活又步入正轨。
“这就是康复医学的意义。”王德利说,“康复不是完全治愈疾病,而是在患者因伤、疾病造成身心损伤后,使其功能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跟正常人一样回归社会,实现个人价值。”在市人医康复医学中心,每年有上千名病患的生活质量在这里提升,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重塑健康之路
狄女士入院时是被轮椅推进来的,脑出血瘫痪后,她的情绪极度消沉抑郁,常常躲在病房哭泣。
除了详细的康复治疗计划,管床医师和治疗师还为她进行心理疏导。渐渐地,1个月后,狄女士慢慢可以站起来,肩膀有少许动作;2个月后,她扶着扶拐可独立行走,手可拿大、轻的东西;4个月后,可以独立行走、生活自理。如今已正常工作生活。
王德利介绍,临床医学以生存为主要目的,让患者能够生存下来;康复医学则是以生活为目的,让患者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近年来,随着人们康复意识的增加,康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老年人群、残疾人群和慢性病患者是康复治疗的主力人群。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群已成为康复医疗需求最大群体,康复病种也从腰腿痛、各类关节炎、骨折术后等骨科疾病的康复,以及脑梗、脑出血、颅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逐渐增加到包括冠心病、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等内科疾病的康复。
十堰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作为湖北省三级医院“康复医学”临床重点专科、湖北省残疾人康复示范基地、“长三角智慧康复专科联盟”、“老年全周期康复技术体系”推广单位等,拥有神经康复病区、骨科康复病区及康复治疗部等。特色医疗包括昏迷促醒、气道管理、智能化运动康复、吞咽治疗、肌骨疼痛康复、磁刺激、针灸治疗等技术,目前已形成了以专科为方向、专病为核心、专项技术为手段的特色康复手段,为广大患者重塑健康之路。
重启生命精彩
王德利说,大众对于康复治疗还存在不少误区。很多人都以为康复治疗就是推拿、按摩、针灸等,实际上,康复治疗不仅包括传统的针灸推拿,还包括现代康复治疗手段,包括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等。
有人希望做了康复就能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病人的恢复情况会受年龄、自身体质、个人配合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只有医护、患者、亲属三方配合,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还有人认为得等病好了才能康复。但有统计表示,如及时进行康复治疗,脑血管疾病患者80%可恢复独立行走,40%-50%可回归工作岗位。因此,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就应尽早介入全面的康复治疗,才能最大程度减轻功能障碍,让患者更快更好的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在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康复流程合理、亚专业齐全、医疗技术团队专业细心、特色技术效果一流,现代康复治疗技术成熟稳定。如肌骨超声引导下神经水分离技术结合传统针灸及骨伤技术;针刀技术、银质针技术、中药膏剂等对于顽固性疼痛的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传统整脊手法结合现代关节松动技术对于小关节紊乱、关节粘连、脊柱侧弯等患者效果良好。
科室带头人王德利长期从事神经系统及筋伤骨病的诊断评估和康复治疗,熟练运用可视化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射频镇痛技术、神经水分离技术等骨伤特色技术及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在他的带领下,市人医康复医学中心涌现出了一批德技双馨的康复专家,如技术主任王刚,中心副主任刘传芃,康复专家陈本启、魏秀丽、刘经星、王魁等,深受患者好评。
未来,市人医康复医学中心还将继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流程、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亚专业更加细化,为秦巴山区患者重新启动生命的精彩篇章。
编辑:陈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