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于子涵
穿着水墨画汉服的女生在桃花树下拍照打卡,河道两岸灯火笼罩,喷泉随着音乐随风起舞。抬头望去,数十架无人机缓缓升起,组成女娲补天的画像,摆出“人间桃源”的字样。一虚一实间,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这是竹山桃花源街区的景象。
5月1日晚7点,占地面积8万余平方米的竹山桃花源街区正式开街。街区将国潮文化与女娲文化、古庸文化、秦巴风俗巧妙融合,带领游客进入一场“山水光影+国潮美学+娱乐互动+特色美食”多业态、沉浸式穿越之旅。
现代“桃花源”的夜间活力
张安今年60岁,退休后热爱去全国各地旅游。热衷研究古诗词的她很喜欢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一直是张安心中的乌托邦,这次跟着旅游团来竹山,是为圆梦。
“我们是外地人,第一次来湖北竹山,下了高速就能看到“女娲补天地,人间桃花源”的宣传标语,很有氛围感。每途经一个收费站,都有志愿者给我们发旅游攻略,手机上还收到了以短信形式发送、图文并茂的街区导引。” 张安说。
从晚七点到十点,川剧变脸、皮影戏、乐队演唱等节目轮番上演,街区有心向桃源、圣母祈天、至味人间、霍河景廊等多节点体验空间,音乐喷泉、烟火与无人机展演,灯火璀璨、流光溢彩。“与竹山桃花源相遇很幸福,这里的文艺表演十分精彩,周边的布景很用心设计过,让我们都有置身现代桃花源的奇妙感受。”张安分享道。
五一假期之后,桃花源街区没有想象中的人潮退却,就算非周末,街区夜晚依旧热闹非凡。
在桃花源街区,特色美食让人走不动道。一走进街区主干道,郧巴黄牛第一绝的招牌映入眼帘,这是全恒坤的店面,他是竹山郧巴黄牛第三代传承人,在桃花源街区,他把郧巴黄牛的屠宰、加工、上桌全流程呈现,引得食客络绎不绝。
从4月4日开始装修,到4月29日正式开业,全恒坤几乎没有坐下喝口水的功夫。全恒坤说:“没想到开业那天会来这么多人,店里十几个工作人员一直忙到天亮才休息,但看着上扬的营业额,大家都觉得很值得。”
女娲广场旁的竹山绿松石博物馆灯火通明,众多品类的绿松石成品纷纷展出。街区内不少绿松石店铺围满了前来挑选购买的游客,不少人拿着刚刚入手的绿松石吊坠爱不释手。
环绕四周,桃源市集、文创店、奶茶店、茶馆、汉服体验馆等特色店铺五花八门,三个街心广场附近围满了歇脚的人。
桃源里文创体验馆的店长范美从3月18日开工到4月29日开店,足足筹备了一个多月。走进桃源里的大门,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一棵五米多高的桃花树。这是范美特意从广西请来师傅制作的桃树打卡地,整个店里的景致也都设计成“世外桃源”的韵味。为了和其他文创馆做出差异,范美特意开辟一片区域用来品官渡新茶、观官渡民歌热舞,以此凸显竹山官渡镇的文化特色。
夜幕降临,在陶然广场主舞台,主持人邀请台下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上台品茶,展示竹山特色茶文化。来自俄罗斯的游客听说竹山的绿茶闻名于中国,纷纷驻足品尝,一行人对竹山茶赞不绝口,啧啧称奇。
桃花源街区负责人介绍,整个五一假期,街区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五一过后,街区每晚也依旧火热。 如织的游人,不仅带动了200余家商铺生意兴隆,也考验着竹山县的游客接待能力。
由于酒店与周边民宿数量有限,房间很快被订满,县里紧急开放党校、职教培训中心宿舍接待游客。为订不到房间的游客提供帮助,专门开通4456789热线,负责为游客解决各类问题。五一期间,接线员时常工作到凌晨,一天能接上百个电话,但始终有耐心有热情,实现“零投诉”。
“以文兴玉”,文旅融合的竹山实践
竹山桃花源街区前身是竹山国际绿松石城。竹山绿松石资源品位高,储量大,远景储量10万吨以上,约占中国的70%、世界的50%,素有“中国绿松石之乡”的美誉,竹山国际绿松石城集聚着百余家商铺,有效整合了当地供应商、服务商等离散要素资源。
近年来,竹山绿松石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压力。一方面,传统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和年轻消费者需求不匹配,另一方面,作为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的十堰,担当着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担,竹山要发展绿松石产业,必须走文旅融合的“绿色路线”。由此,竹山开始实施“以文兴玉”,发掘绿松石背后的文化属性。
竹山文化和旅游产业中心主任周国现认为,竹山要想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必须将旅游与文化有机融合。周国现介绍:“竹山是可证可考的女娲补天之地,也是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武陵真源。孕育出的女娲文化、古庸文化、隐逸文化等历史人文都值得传承发扬。”
为了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当地文化,早在3月16日竹山新组建了桃花源艺术团,由全县群众文艺工作者和社会文艺骨干组成,与县里高腔剧团一同策划了《桃花源里好耕田》《上春山来竹山》《客来哒》等一大批特色节目。五一过后,包括楼台、宝丰在内的16个乡镇轮番在街区巡演,展现地域风情的歌舞、戏曲、民俗表演。
大到每一次走位,每一个动作,小到戏服和头簪花,都经过精心打磨。“能把竹山的民俗风情呈现给大家,为桃花源街区开街出一份力,时间紧任务重,政府一直全力支持。”艺术团演员白亚娟说。
5月5日,竹山县委书记汪正义主持召开桃花源街区长效机制会议。会上汪正义说,下阶段,要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各项任务,聚焦重点打造一批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旅游项目,让城市从“网红”走向“长红”。
竹山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女娲山、太和梅花谷、武陵峡、九女峰、圣水湖等景观,A级景区数量在十堰排名前列,但过去,竹山旅游一直存在游人“来了留不住”的窘境。
根据竹山文旅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五一期间,竹山全域接待游客超90万人次,9个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4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00%以上,综合旅游收入近5亿元。桃花源街区火爆后,辐射带动了周边景区发展。竹山县文旅局局长胡吉政对未来街区的设想,强调了四个字——“体验经济”。他认为,要不断优化文艺创作,文艺表演需推陈出新,展现具有竹山独特魅力的演绎方式;加强对街区文创的线上宣传,打造属于竹山独一无二的“桃花源名片”,持续提高竹山桃花源文化的影响力;打造更多的水上游船夜游项目,带动两河三岸经济发展。
在胡吉政看来,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以桃花源街区作为引爆点,引爆周边景区发展文旅融合新业态,推出更多有特色有黏度的旅游项目,让游客真的“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编辑:陈小艳